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刘浪生用学养支撑起来的艺坛精英其诗书画艺术赏析

发布:2020-06-21 23:57 栏目:人物 编辑:Rmscw 来源:人民收藏网

用学养支撑起来的艺苑精英 ——刘浪生先生诗书画赏析

冷光辉∶(大学教授当代诗人、艺评人)

钟木子:(艺术观察、人民艺术副主编)

“沉潜砚砥,必著千秋青汗;傲立梧疎,堪迎百凤虔仪!”江西靖安刘浪生先先的学养德艺必将印证此语!昔有方家曾云:“书画者,心语也,游于艺者欲进乎其技,必先溯寻往迹,探其幽微,转益多师,而成一己之格,此寂寞之道、艰辛之途也”。

回望刘浪生自少年时起,三十余年来孜孜不倦,临池不缀从艺之路的寂寞艰辛,其诗文从青少年时代浅尝辄止的新体诗歌、言论杂文,到眼前凝重、清新、豪迈的格律诗词、文赋、艺论文章等跃然纸上。

其绘画从初期国画主攻宋元山水、花鸟等文人写意,到今日的劲竹虬松,蕙兰牡丹、山水鱼虫,形象飘逸灵秀,力求神似的淋漓酣畅。其书法从早期致力于“二王”和“宋四家”帖系的临创,到现在的汉魏碑铭、墓志、简牍的重新诠释; 从近年来行草一路“寻源溯本”,苦临汉魏晋《史游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索靖月仪章》,以及近代王遽常、王世镗章草等诸家法帖,到当下形成的古雅、朴厚、苍涩、遒健的书风。

这样一种凤凰涅槃式的华丽变身,正如其自作诗《七律遣怀》云:“秃笔一支天赐我,亦书亦画伴流年。梅兰淡趣融烟墨,山水清音染雪笺。米蔡苏黄非古韵,周秦汉魏是渊源。丹青且与吴门合,不作时人买酒钱”。

刘浪生先生于艺术,除了向古人学习外,还虚心向今人请教。曾不远千里赴京拜谒当代诗词泰斗、书法大家孙轶青先生〔已故〕,向其求教诗词、书艺;曾顶风冒雨驱车四百余里,夜上庐山拜访当时客游匡庐的全国著名书法家崔寒柏先生夫妇,并承其当场示范,耐心指导。

前后数十次参观全国各地书画大展,在每次拜谒求艺和参观之时,他都特别留心观摩、品研那些作品的运笔、结构、章法、气韵等,从各方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刘浪生的艺术之路,可谓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交替,记录了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他用生命与艺术的张力,诠释着艺术与人生的真正内涵。

刘浪生先生诗词、文赋,体近李义山,文词清丽、寓意深远,且擅用前人妙语及典故,而异于西昆体式,避免了“西昆”诸人位居高位,没有社会经验,诗中缺乏社会内容,华而不实的文字流弊。 如其癸巳辞岁两首:“其一:岁替年回事可穷?枯杨衰草妒归鸿。桃花艳日春风薄,秋水清池月影朦。墨染毫笺存点点,香消襟袖逝匆匆。半生多少繁华梦,都付茫茫细雨中。” 纵观其诸多诗文作品,从中不但可以品味到作者的学识、功力、才情,更体会到他那开阔博大的胸襟和真切诚挚的情感。 诗为心语,文如其人,观者当会有同感。

刘浪生先生书法正、草、隶、篆、行五体皆涉。近年来,他涉猎于章草的研究与临创,并借鉴当代章草大家之作,或隶或草,注重线质并据情性表现丰富完美的笔法,时而峻健,时而圆润,时而老笔纷披,时而临风绞毫,亦水亦墨、时涨时枯,蹲弹使转变化微妙,翻折方圆纵逆自如。 以连绵奔放舒卷如云,踔厉风发激情无限,来倾吐其独立的书法语言。其篆刻从秦汉印入手,工者如铜浇铁铸;意者如浑朴天成。

刘浪生先生的写意画则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作品皆以书法笔致入画,以势取胜,景物疏密错落有致。在整体结构的表现上大起大落,善于留白,对角欹斜,气象峥嵘,给人以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的视觉冲击,但又不失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自然写意精神。 在具体的笔墨运用上,用笔有序,繁而不碎,浓墨,淡墨,破墨,积墨,焦墨与不同笔法、笔形、笔感等各尽其所,在多次叠加,重复与皴擦渲染中,造就了境界苍茫与浑然的效果。

其画作重“写”尚“意”,在强调书法般挥写的效果同时,更善于发挥草书一样的表情能力。在立意的表达上,找到了强烈而沉默地抒发内心情感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语言。 从而具备了“写生”、“寓意”、“写意”这三项中国花鸟画的优良特征。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目的。并非机械刻板地再现自然美,而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抑或笔法劲健,色彩浓郁。抑或墨分五彩,素面朝天。

古人有“笔墨之道乃为人品之道,立品才有笔墨方位”之说,浪生先生的艺术实践,从正面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确,我们在与浪生先生的交往中,强烈地感受到他善心为人、豁达开朗、清静自守、不求闻达、向道向贤……其画意内涵深刻,意境气象阔大,情韵散朗,人若其画,一颗林泉之心,光照艺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浪生先生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与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和谐一致,达到了一个艺术家的高境界和家国情怀,但他一直秉承“但开风气、慎为人师”低调为人、高调从艺的理念,以其传、帮、带“甘为人梯”的品德和深厚的学养,持续地影响了全国各地一大批诗文、书画艺术的爱好者。 如今,这一批爱好者中,有的在艺坛上崭露头角,有的在全国各类大型展赛中入展获奖,与浪生先生共同谱写艺苑华章。

然学无止境,艺海无涯,凡是过去,皆成序章,转身是历史,向前是未来! 当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接踵而至,当不同价值取向的争论此起彼伏,当钟声回响在清朗的夜空,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我们走进 2019 时,浪生先生更是重新打量自己,叩问初心!因为初心,是他前行最深沉的力量,因为这是艺者自我成长的使命使然,更是国家民族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然。

是的,我们相信,面对喧嚣,浪生先生将一如既往地在艺术海洋中激浪扬波、悬帆远航!带领他的弟子们坚守初心,再度出发,再开气象!

刘浪生,1970年11月出生,男,汉族,江西靖安人。署号抱庸斋、水墨庸斋、写心居等。现为国家文化、人力资源部门评定艺术专业职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专委工作室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分类指导国画创作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注册高级书法教师;中书协注册教师地方考级中心联谊会常务理事;中书协培训中心行墨堂书法教育学社导师;中国书法院艺委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研究员;中国书法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济大齐鲁文学院客座教授、艺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书画报社等6家书画专业报刊特聘书画家;中华之光书画院书画家;清华诗书画院执行院长。

系宜春市人民政府命名首届文化名人;南昌市企业家联合会《企业风采》杂志艺术总监;山东《齐鲁诗刊》艺术总监;《书法报》地方工作站站长;靖安诗词学会副会长;靖安楹联学会副会长;靖安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






上一篇:仝兆立老师作品赏析——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下一篇:书法家程月亮:追梦中国,翰墨寄情

相关内容
韩玉臣两幅油画作品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收藏...

8月30日,俄罗斯文化部前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馆长阿拉·玛尼洛娃,向中国画家韩玉臣颁发了《炊烟》和《圣心天昭》两幅油画作品的收藏证书,同时介绍了7月6日至8月30日韩玉臣在俄博举办展览的盛况,高度...

2023-08-31 人民收藏网
单建征:“非遗”匠人用雕刻“留住”乡愁...

一块木头,从木材变成木雕工艺品,需要工匠的精雕细刻。近日,在衡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氏木工雕刻传承人单建征的家里,数不胜数、形态各异的木雕作品无处不在,令人目不暇接。单建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

2023-08-08 人民收藏网
孟树锋:用耀州瓷记录时代 记录生命旅程...

中新网西安7月23日电题:“陶瓷为命”的非遗工匠孟树锋:用耀州瓷记录时代记录生命旅程作者李一璠阿琳娜“用瓷器记录时代,记录我自身的生命旅程。与陶瓷结缘的这一生,我时常感恩这是命运的馈赠。”第...

2023-07-24 人民收藏网
黄永玉:我一辈子去过南京两次……...

“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6月14日,著名画家黄永玉子女向外界发布了消息。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农历)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

2023-06-15 人民收藏网
“画坛鬼才”黄永玉去世,骨灰作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

黄永玉于6月13日去世,其子女在今天发布的声明中公布了这一消息。声明由黄永玉的子女黄黑蛮、黄黑妮、李洁琴携孙黄香、黄田共同发布,声明称: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二O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时四十三分...

2023-06-15 人民收藏网
书画家黄永玉去世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据央视新闻消息,6月14日下午,黄永玉先生子女黄黑蛮、黄黑妮、李洁琴携孙黄香、黄田发布讣告:“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二〇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时四十三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

2023-06-15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