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非遗扶贫:带货“土玩意儿”的致富新模式
“春吃饼、夏吃糕、秋吃酥、冬吃糖……老祖宗留传下来的点心文化也是讲究‘节气’的。”2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家精点心第四代传承人马丽向过往游客讲述着中国北方草原的点心文化。
近日,内蒙古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开展线上线下展示展销活动,带货流传千古的“土玩意儿”,不仅向世人讲述中国文化,更是探索出致富的新模式。
马丽手中的精点心已有100多年历史,她从小跟着妈妈和外祖母学习精点心制作,每天日出前要把面和好、馅儿调好。点心样式经过一代代手艺人的潜心研究,传到马丽手中已经可以做出上百种花样。
“花样再多,唯一不变的就是老祖宗留下的那个味儿。”一位顾客品尝过她的精点心后,竖着大拇指大赞:“这就是小时候奶奶家柜子里的味道!”
马丽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店铺迟迟不能开张,我便开通在线直播,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向大家展示点心制作工艺,并进行线上销售。”
如今马丽的精点心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不少受疫情影响失业的女工前来拜师学艺,马丽便免费教授她们。“把我的点心制作手艺传授给大家,让她们能有一技之长,至少,出师后能自己开个点心店。”
马丽的目标是,通过非遗扶贫,将马家精点心打造成“草原稻香村”,让更多人通过味蕾留下记忆深处的中国文化。
“现在内蒙古依然流传着上千年的石磨莜面做法。5月份种莜麦,9月份收割、脱粒、用清水淘洗干净、晾干,再用炒锅炒熟,最后用石磨磨成莜面。”内蒙古第四代莜面饮食记忆传承人贾银凤在线直播向“看官们”介绍着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川石磨莜面。
“石磨莜面的味道更纯正、口感更劲道、营养价值更高。”贾银凤边推着莜面窝窝边介绍道,“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的做法五花八门,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为大家展示五六十种莜面制作技艺。”
贾银凤告诉记者,2018年,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家国家非遗扶贫工坊(下称工坊)在武川县成立,工坊内聚集了一批莜面饮食技艺传承人对当地贫困户进行帮扶。
“武川县达不亥村是重点扶贫对象,一半以上村民都是贫困户,年收入不过一两千块钱(人民币,下同)。从买莜麦籽、教授高产技术,到高价收购莜麦,甚至带动村里的妇女学习莜面制作技艺,工坊可谓是‘一条龙服务’。”贾银凤说,经过近两年的非遗扶贫,如今当地贫困户的年收入能达到四五千块钱,村里的妇女们也逐渐掌握了多种莜面制作技艺,跃跃欲试地准备开农家乐。
记者从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内蒙古非遗购物节”直播月活动开展以来,内蒙古的非遗项目迎来“直播热”,直播首日3小时在线人数达137万,成交量近万单,成交金额达126万元。
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中国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大型露天博物馆—莫尼山非遗小镇,以非遗博物馆、非遗研学基地、非遗传习体验互动区等12个非遗游览集合体的形式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游客“面对面”,从而带动了非遗传承和非遗经济的良性循环。
莫尼山非遗小镇负责人贾宏伟称:“我们只是通过对原生态村落进行改造和创建,为非遗传承的文化整合搭建一个平台,无论是非遗传习、非遗研学,还是做一些配套服务工作,都能逐渐盘活当地的一些劳动力,甚至实现了引导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截止到目前,莫尼山非遗小镇投入试运营以来已入驻非遗传承人60多位。从吃、喝、玩、展演,到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展馆,莫尼山非遗小镇正在逐步将传承的谱系用活态的方式罗列“书写”出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保护的重要性。
上一篇:湘籍艺术家绘制抗疫水墨山水画
下一篇:乡村文旅行业“自救”新探索
书画收藏的六个窍门...
在居室悬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
西藏唐卡艺术迎来划线发展...
“标准的制定是设定唐卡品质底线,而非上限,旨在延续传统工艺原真性水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西藏唐卡画院高级顾问尼玛次仁27日就西藏唐卡划线发展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唐卡起源...
网络文学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亮点...
近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编制的《2019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从创作、评论研究、队伍及引导、产业发展、海外传播5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回顾了网络文学过去一年的发展...
四川传统彩灯在长春的“新亮度”...
6月26日,江成财在长春市长影世纪城内巡查彩灯运行情况。今年28岁的江成财是四川自贡的一名彩灯手艺人。因从小受到传统彩灯技艺的熏陶,对制作彩灯产生浓厚兴趣。2012年,江成财跟哥哥来到吉林省第一...
沈阳网络中国节上演精彩“端午汉风市集”...
中国·沈阳网络中国节“善行端午福满盛京”系列公益活动,6月27日在太原街玖伍文化城精彩上演“端午汉风市集”。该活动由中共沈阳市委网信办、沈阳出版发行集团指导,中共和平区委宣传部、沈阳市互...
千年书院封龙书院将恢复教育教学功能...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26日表示,该校将逐步安排优秀文科类博士生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的千年书院封龙书院学习、生活,开展科学研究,恢复书院教育教学功能。26日,河北师范大学封龙书院博士...
北京:东城区“云”上过端午热闹不减...
端午云直播、全景数字展览、线上诵读会、端午云分享……6月25至27日,正值端午小长假,北京东城区按照全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安排,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围绕“云赏端午”“云乐端午”“云话端午”等主...
让作品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恒久魅力...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主打30位女演员的舞台故事,一开播便带来诸多话题。前不久收官的都市剧《谁说我结不了婚》聚焦单身女性生活,再次引发有关婚恋观的讨论。女性为主要角色,目标为女性受众,聚...
长三角五大戏曲剧种端午合演...
在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端午节时发生了重要一幕:白娘子饮雄黄酒后现出蛇形吓死许仙,为救丈夫,白娘子冒险去“盗仙草”。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五大戏曲剧种端午节会聚杭州,为观众演出了...
非遗踏白船的传承之困...
每年一到端午,姚其才就特别兴奋,因为他又可以上船了。今年64岁的姚其才,家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王安社区,祖祖辈辈生活在西南湖畔,以渔为生。十几岁时,他就跟着父母在船上生活,摇船、捕鱼、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