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复苏 文旅增色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科学有序开放了正定古城内的南关古镇、历史文化街(阳和楼)、旺泉古街、镇远路、镇州街等区域的商业摊点,引导商户和流动摊贩规范经营,持续释放正定古城夜经济活力。新华社发(张晓峰摄)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发展假日经济和夜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
发展夜经济高度契合社会公众消费需求,夜经济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天津、四川成都、重庆、上海、山东济南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激发夜经济新动能。尽管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批夜间文旅项目被迫按下“暂停键”,但随着疫情风险降低,各地夜经济再度活跃起来。
夜色渐浓,江苏苏州拙政园内亮起点点灯光,将古典园林映衬得格外雅致。从今年4月26日开始,包括拙政园在内的苏州4家重点园林景区闭园时间,从原来的下午5点半延长到晚7点,在保证30%最大承载量的前提下,接纳更多游客入园。据悉,苏州市所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在5月、6月以半价门票拉动消费。另外,在拙政园、虎丘以及枫桥3个景区开发新的夜游项目。
5月19日晚8点,在济南大明湖景区举办了今年首场演出“泉城夜宴·明湖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演出以大明湖为载体,伴随泉水涌动和高达116.98米的擎天喷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大明湖南岸,百花洲的泉水文化夜市让游客流连忘返,丰富的民俗产品吸引游客驻足消费。
在河北石家庄,很多顾客会选择在书吧、书店度过夜晚时光。这些位于商圈闹市的书店,既满足了消费者看书喝茶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可以安于一隅欣赏城市夜景。近日,石家庄市正定县科学有序开放了正定古城内的南关古镇、历史文化街(阳和楼)、旺泉古街、镇远路、镇州街等区域的商业摊点,引导商户和流动摊贩规范经营,持续释放正定古城夜经济活力。
相对于城市夜晚的喧嚣和灯火通明,乡村和郊区的夜生活则多了几番宁静和闲适。4月中旬,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兰厂沟的清溪旁,由萤火虫带来的自然夜游体验令人耳目一新。当地围绕提升观萤体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服务,发掘出夜经济与文旅绑定的巨大潜力。
一个城市夜经济的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商业活力和经济水平。如何拉动地方夜经济增长,是今年以来地方两会代表、委员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今年各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4个省市提及活跃夜经济,关于夜经济的规划发展成为各地新一年工作的看点。
山东省政协委员刘春宏认为,夜经济要接地气,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她表示:“地域风貌、民俗文化、非遗项目、特色小吃、文化娱乐、古城遗址、百姓风俗彩灯等要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做到有品牌、有特色、有新貌、有艺术符号,并融入城市的整体规划,才有利于繁荣经济。”
成都市政协委员、万利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利和其他10名来自民盟成都市委员会的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打造东湖夜间经济圈助推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提案。彭小利建议,成都利用沙河、东湖、锦江夜游等元素,把文态、生态、商业形态“三态”合一,构建成都夜经济3.0版本。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夜经济仍然是高频热词。多名委员就如何通过提振消费推进经济社会复苏发展提交提案。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表示,推动夜经济复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城市活力,拉动城市消费,更能提振市场信心,拉动市民消费需求,在常态化抗疫背景下尤其迫切和重要。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显示,国内旅游平均停留时间为3天,连续3晚愿意体验夜游的受访者达26%,选择体验两晚的受访者占53%,不愿出游的受访者仅占2%。这说明,夜游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在当前旅游业复苏的关键时期,夜间旅游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兴斌表示,这意味着在夜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文旅从业者面临更为现实的课题——如何改善夜游环境、提供更丰富的差异化夜游产品吸引游客。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夜游客群体中,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游客成为夜间旅游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夜间旅游产品有更明确的诉求,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体验活动、享受服务,夜游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品质需求并重,夜间表演、演艺和夜景成为首选。
对于从事文化、演出的业内人士来说,提供优质的活动内容和项目是繁荣夜经济的前提,这已成为业内共识。张家港保利大剧院总经理舒凡莉说,张家港保利大剧院推出的优秀剧目非常火爆,而且观众中年轻人居多,这让他们看到了夜间消费的希望。
上一篇:青海千年宗日彩陶“变身”时尚用品
下一篇:湖南崛起一批文旅特色小镇
书画收藏的六个窍门...
在居室悬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
西藏唐卡艺术迎来划线发展...
“标准的制定是设定唐卡品质底线,而非上限,旨在延续传统工艺原真性水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西藏唐卡画院高级顾问尼玛次仁27日就西藏唐卡划线发展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唐卡起源...
网络文学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亮点...
近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编制的《2019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从创作、评论研究、队伍及引导、产业发展、海外传播5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回顾了网络文学过去一年的发展...
四川传统彩灯在长春的“新亮度”...
6月26日,江成财在长春市长影世纪城内巡查彩灯运行情况。今年28岁的江成财是四川自贡的一名彩灯手艺人。因从小受到传统彩灯技艺的熏陶,对制作彩灯产生浓厚兴趣。2012年,江成财跟哥哥来到吉林省第一...
沈阳网络中国节上演精彩“端午汉风市集”...
中国·沈阳网络中国节“善行端午福满盛京”系列公益活动,6月27日在太原街玖伍文化城精彩上演“端午汉风市集”。该活动由中共沈阳市委网信办、沈阳出版发行集团指导,中共和平区委宣传部、沈阳市互...
千年书院封龙书院将恢复教育教学功能...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26日表示,该校将逐步安排优秀文科类博士生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的千年书院封龙书院学习、生活,开展科学研究,恢复书院教育教学功能。26日,河北师范大学封龙书院博士...
北京:东城区“云”上过端午热闹不减...
端午云直播、全景数字展览、线上诵读会、端午云分享……6月25至27日,正值端午小长假,北京东城区按照全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安排,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围绕“云赏端午”“云乐端午”“云话端午”等主...
让作品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恒久魅力...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主打30位女演员的舞台故事,一开播便带来诸多话题。前不久收官的都市剧《谁说我结不了婚》聚焦单身女性生活,再次引发有关婚恋观的讨论。女性为主要角色,目标为女性受众,聚...
长三角五大戏曲剧种端午合演...
在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端午节时发生了重要一幕:白娘子饮雄黄酒后现出蛇形吓死许仙,为救丈夫,白娘子冒险去“盗仙草”。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五大戏曲剧种端午节会聚杭州,为观众演出了...
非遗踏白船的传承之困...
每年一到端午,姚其才就特别兴奋,因为他又可以上船了。今年64岁的姚其才,家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王安社区,祖祖辈辈生活在西南湖畔,以渔为生。十几岁时,他就跟着父母在船上生活,摇船、捕鱼、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