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侨乡美食博物馆:传承文化 品味历史
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清代黄铜厨具……6月14日,在安徽“第一侨乡”肥东县长临河古镇,一座徽州古宅里收藏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与饮食相关的老物件。四水归堂的空间布局将这座占地1.3亩、总建筑面积约700平米的徽州古宅分隔为美食用品展示区、美食创新体验区、传统文化交流区和侨乡人文接待区。
“我们主宅的一楼主要是以展区为主,二楼为体验区,来的游客可以在这体验我们当地的特色美食小吃。”三飨一宅美食博物馆馆长吴庆梅说,“我们还设置了几间读书的地方,那里面收集了一些关于美食制作的一些书籍,可以供游客阅读。”
美食博物馆的馆长吴庆梅出生在合肥六家畈。十多年前,她在黄山黟县买下了当地的一座徽州古宅,辗转将这座古宅带回六家畈,并经三年多予以修复。如今在六家畈古民居旁,这座徽州古宅成了当地独一无二的特色建筑。说起“搬回”主宅,吴庆梅称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了却多年的夙愿。
“我出生在六家畈,对家乡的童年、美食都有一些念念不忘的情结。复建这个宅子,就是想通过这个窗口,把本土的饮食文化宣传出去。”吴庆梅说。
目前,该博物馆内展示了各式与徽州饮食文化相关的厨具、餐具等千余件,其他的四千余件藏品也会陆续进驻博物馆内。据吴庆梅介绍,为了更好挖掘和传承民间传统美食文化,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研学营活动,让参观者不仅可以触摸特色的徽派饮食文化,同时增加游客与饮食文化的交流。
“这个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体验感要更强一些,这里每一个老物件,都可以让我们亲手触摸,感受它的文化和历史。”合肥市南门小学学生吴雨萱说,“除此之外,这里的阿姨还会亲手教我们做一些当地的传统点心,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当地的饮食文化。”
上一篇:第16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启动
书画收藏的六个窍门...
在居室悬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
西藏唐卡艺术迎来划线发展...
“标准的制定是设定唐卡品质底线,而非上限,旨在延续传统工艺原真性水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西藏唐卡画院高级顾问尼玛次仁27日就西藏唐卡划线发展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唐卡起源...
网络文学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亮点...
近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编制的《2019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从创作、评论研究、队伍及引导、产业发展、海外传播5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回顾了网络文学过去一年的发展...
四川传统彩灯在长春的“新亮度”...
6月26日,江成财在长春市长影世纪城内巡查彩灯运行情况。今年28岁的江成财是四川自贡的一名彩灯手艺人。因从小受到传统彩灯技艺的熏陶,对制作彩灯产生浓厚兴趣。2012年,江成财跟哥哥来到吉林省第一...
沈阳网络中国节上演精彩“端午汉风市集”...
中国·沈阳网络中国节“善行端午福满盛京”系列公益活动,6月27日在太原街玖伍文化城精彩上演“端午汉风市集”。该活动由中共沈阳市委网信办、沈阳出版发行集团指导,中共和平区委宣传部、沈阳市互...
千年书院封龙书院将恢复教育教学功能...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26日表示,该校将逐步安排优秀文科类博士生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的千年书院封龙书院学习、生活,开展科学研究,恢复书院教育教学功能。26日,河北师范大学封龙书院博士...
北京:东城区“云”上过端午热闹不减...
端午云直播、全景数字展览、线上诵读会、端午云分享……6月25至27日,正值端午小长假,北京东城区按照全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安排,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围绕“云赏端午”“云乐端午”“云话端午”等主...
让作品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恒久魅力...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主打30位女演员的舞台故事,一开播便带来诸多话题。前不久收官的都市剧《谁说我结不了婚》聚焦单身女性生活,再次引发有关婚恋观的讨论。女性为主要角色,目标为女性受众,聚...
长三角五大戏曲剧种端午合演...
在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端午节时发生了重要一幕:白娘子饮雄黄酒后现出蛇形吓死许仙,为救丈夫,白娘子冒险去“盗仙草”。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五大戏曲剧种端午节会聚杭州,为观众演出了...
非遗踏白船的传承之困...
每年一到端午,姚其才就特别兴奋,因为他又可以上船了。今年64岁的姚其才,家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王安社区,祖祖辈辈生活在西南湖畔,以渔为生。十几岁时,他就跟着父母在船上生活,摇船、捕鱼、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