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李东升:书道乃自然 法道乃受众

发布:2020-09-12 20:18 栏目:人物 编辑:Rmscw 来源:人民收藏网

个人简介

李东升,号天池居士, 出生于1960年,河南巩义人。毕业于新疆大学汉语语言专业,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文稿上千篇。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协会理事、中华铁道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新疆分会主席。他自幼酷爱书法,长期致力于书法学习和创作,初临唐楷,后研历代碑帖,涉猎篆、草、隶、行、楷五大书体,并潜心学习东晋“二王”的行草书;从临帖、读贴、创作,欣赏、实用,形成了自己独到见解,释义了大众对书法的认知取向,解析了大众享受书法艺术的许多理论问题。在追求古法上从入笔、行笔、收笔讲究出处;在书法风格上体现自身独有书家的气质;在结字造型完美有自己的创意;在布局谋篇大胆创新;在达情表意有血有肉有情感。他写的草书,草而不乱,繁而不紊,他写的行书清新耐读回味有道;在创作理念上尚古从新,书法作品广受好评。他曾担任国有大型企业党委宣传部长、文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曾兼任《中国铁路文艺》杂志编委、《南疆铁道报》总编、《天山路》杂志总编。

主要经历

1960年出生在河南巩义北窑湾,自幼随河南书家李定坤叔叔研习书法,后拜西北书翁李般木学习诗歌。

1972年随父辈落户新疆,1978年上山下乡到新疆达坂城天山公社,白天劳作,夜晚秉烛读书,涉猎文学、美学、书法、歌曲、社会、自然等各学科,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的丰富的营养。

1984年在新疆哈密、库尔勒工作,先后担任一家中央国有企业宣传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基层单位党委书记,期间多次组织大型书法文艺活动。曾任库尔勒市两届政协委员,并荣获建设开发新疆巴州30年金质奖章,受到时任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接见。

2005年在乌鲁木齐一家中央国有企业任专职文联秘书长,先后参加组织了地区级的大型书法展、红色收藏品展览。

2006年至2014年撰写的文稿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发表1000多篇。撰写的书论《丑书,休矣,再论书坛的“鬼神”现象》在书法界产生共鸣。

2015李东升创作的书法作品《追思焦裕禄》荣获中国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央领导的颁奖,并被评为2015年度精英人物。

201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丛书中国当代《中国艺术大家》,详细介绍了他的从艺之路。

2018年创作了书法专著《教你学书法》,全方位解析了大众如何学书法。

人物自叙

东升出身北邙巩义,自幼随外婆农耕,受杜甫故里文化浸染,田间农作间歇,常在地头以树枝画字自娱;然,家境贫寒,又遇多陬大灾,时常旧衣遮体,食不果腹,学字乃孩提记忆中的碎片。十岁那年,随父母到新疆生活,校园和自家小院土地上,多留吾习字痕迹,尚遇下雪,便执迷雪地留书,全然不顾受冻,母亲唤之不入耳,乐哉兮。文革后期下乡到新疆达坂城天山公社,年底工友们纷纷回家探亲,吾却蜗居地窖习文,回城后不久从事专职文案,后转多行,搞过教育、做过经理、当过书记、干过部长,然文已附身,不得离弃,一晃四十余载。

记得那是成人之后,新文化随改革思潮兴起,刘心武、卢新华、路遥、杨牧、徐刚、启功、林散之皆为吾偶像,工作之余随性弄墨,然不成体统;一次巧缘拜西北书翁李般木学诗,多见杂志报端。不惑年时,对书坛丑书之风厌恶,无奈公务缠身,时习时顿,且无作品正视听,曾两度撰文《丑书休矣》,以泄丑书误人子弟之愤慨。庚寅始,床边书论,案头笔墨,余时用尽,十余载不辍。北上京、南下江、进课堂、交书友、求书道、做公益、悟人生,与当下书坛名流无不有过往;遇有庙堂题书,临街牌匾,影视字幕,每每以书道读之,去伪存真,泽饥解渴。在学书上,取古法,临名帖,浏览古今,五体皆学,喜行草自然,法道乃受众,吾将俱往矣。愿师友同道不吝赐教,吾将感恩,属二王一脉,并著《教你学书法一书》;在创作上,遵道,思变,求自然,讲受众,对学书求字者必应。诗经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吾坚信:书道乃不尽,以礼往来! 

社会评价

近几年,我不断看到东升书法新作,越读越相信“字如其人”之说。 他虽略显清瘦,但坐立有型,当然这些与书法无关;他稳重谦和,豪爽大气,宁静思远,心存定力,这些,与书法就与有关系了。 我欣赏东升书法,正是因为从他的作品中,感悟到了“字如其人”。我与东升相识30多年,真正令我欣赏和看重的,也是他与众不同的,就是这些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宁静。他工作繁忙,但一得闲便一个人平心静气地读帖习字,不为功名利禄所累,这就是心性修养的定力了。 

正是这样的心性定力,使东升越来越坚定走自己的学书之路,先入古而后创新。他常说,古代流传下来的墨迹都是经典珍品,而这些大书法家也都属上等人品,书品人品都值得我们后人仿效研习,只有学其书,尚其德,方可得其法。他学习“二王”,取其古雅雄逸、俊秀清丽之美;他学习颜(真卿),取其刚柔并济、笔力洞达之美;他学习米芾,取其意趣嬗变、潇散舒迭之美。正因为他善于集众美为己用,所以不断滋养着他的书法个性。他在楷、行、草、隶、篆上都下过工夫。他的行书,线条厚重而流畅,布局错综而有致;他的草书,用笔狂放而有节,轻灵适度而贯通。我每次赏读他书法,都能悟得先人书风,似乎听见他在“入古”路上前行的脚步声,同时又能觅得他的个性与创新。 

我赞同东升走“先入古而后创新”的学书之路,是因为汉字书法原本就是我们的书圣先宗们创造流传下来的文化国粹,只有以古为根,方能主干粗壮且枝繁叶茂,使书法之树长青。 

书法的最高神韵意境莫过于“书法自然”。那些视“做作”为“创新”的学书者,最根本的思维缺陷正在于背离了“道法自然”、“书法自然”之大律。 

观东升其字,似乎写得很平淡,平淡得跟他做人一样朴实无华;然而,正是这样的平淡,剔除了张扬之弊,显露出书法自然之神韵,自然美为大美矣。     

理论探索

“丑书”休矣,再论书坛的“鬼神”现象

现在书法界流行着一种书体,被称为“丑书”,这种丑书以“现代派”自居,打着书法创新的旗号,在中国书坛名噪一时,长期以往,如不嗤之,贻害无穷。

何为丑书?就是追求“愚、粗、俗、拙”,排斥“智、丽、雅、巧”。在用墨上把字写得粗俗干枯,刻意体现所谓的书写自然;在字的结构安排上化繁为简或有简造繁,体现所谓的险峻和诡异;在章法安排上要么密不透风,要么留一大片空白,以纸张可容纳范围相悖。

最近我的一个书家好友告诉我,他写了两幅作品参展,一幅粗制10分钟完成,体现了“愚、粗、俗、拙”;一幅精心设计撰写,历时2个月完成,突出了“智、丽、雅、巧”。送稿后主办方对“愚、粗、俗、拙”大加赞赏,对“智、丽、雅、巧”不肖一顾。开展后许多参观者把“智、丽、雅、巧”收入自家影像,“愚、粗、俗、拙”前几乎皆是过路客。事后,我拜读了这两幅作品,那幅“愚、粗、俗、拙”作品,就像启功先生说的“乱抹糊涂一气,生怕别人看懂”。再看看当今书坛,“走火”的书法作品不是“黑疙瘩”,就是“柴火棒”。

丑书自古就有,我以为是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沉渣,历代书家也多有抨击。宋代苏东坡指责黄庭坚的某些字写的像“枯树上挂死蛇”,黄庭坚暗喻苏东坡的某些字像“石头下压了一只癞蛤蟆”,相互指责的就是对方存在的不足,也就是今天有点像我们说的丑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书坛前辈启功把丑书视为“鬼神”,撰文赋诗云:“亦自矜持亦任真,亦随俗媚亦因人;亦知狗马常难似,不和青红画鬼神”。如今被历史批臭的丑书又泛起沉渣,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那么丑书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第一,混淆了书法艺术的评价标准。评价任何艺术的标准,不可或缺是工艺,丑书的特点就是谈化工艺。从对艺术的欣赏角度看,一是对称美。有了对称美从而衬托产生不对称美;如果完全放弃了对称美,何来不对称美。二是以壮观和精巧致美。有了壮观和精巧的衬托,愚拙和粗俗也衬托出美,没有壮观和精巧衬托,何来愚拙和粗俗之美。如果我把评判标准本末倒置,把愚拙和粗俗当成美的本质,那就会乱象横生贻害无穷。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评判都有时代的烙印和倾向,但总体变化不大,如果当今把丑书视为唯一美,独立存在,那沿袭了几千年了书法国粹真的将改弦易张了。

第二,误导了大众的审美习惯。历朝历代审美习惯虽有不同,但是对美的欣赏,是和当时的国民审美习惯相一致的。从简单意义上讲,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如果用丑代替了美,美就不存在了。让人担忧的是,如果长期误导大众的审美习惯,受害的不仅仅是一批书家,让初学者更是找不到北,说白了,丑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审美习惯,真正受害的广大读者和民众。

第三,败坏了书法学习创作风气。如果马路书法出现几幅丑书,也不足为奇,但是当今却把丑书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书法圈内有一定话语权的书家纷纷跃跃欲试,课堂、电视、展览等平台,到处都充斥着丑书,长期下去必将带坏书法学习创作风气。在我看来,产生丑书有三种情况:一是书家功力不够。为了表现存在,就只能出奇制胜。就丑书而言,只要书写着大致掌握字的结构和形态,长期可以受用,因为不需要顾忌点画质量,随心随意涂抹,而要讲点画质量,则需要经常临习,荒疏几日就笔不达意。二是书家忙于事务。这类书家有很好的基础,主要是社会活动多,持续学习不足,而为了保持大师地位写丑书也是无奈之举。当今书坛名宿兰亭终身奖获得者沙孟海、欧阳中石也多次道出这方面的苦衷。三是初学不懂被误导。这类人一般学书时间不长,且对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有限,视野里都是所谓的书坛明星,盲目效仿,是丑书的直接受害者。我有一个学生,跟我学书几年,最近在网上听了几堂课,就给我大谈书法,其意就是全盘否定传统书法,对丑书大加赞赏,对书圣也加以否定,让我无语。

第四,玷污了文化的本质。大家都知道,书法艺术既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又是最具表现中国文化的符号。何为文化,广义上讲,就是遵循了一定规矩而形成了人类之间相互交流又被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如果我们的书法艺术不讲规矩,不讲受众,不讲传播,而是一味追求自我,那就是玷污了文化的本质。

综上所述,丑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必须休矣。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丑书早晚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我们必须与其斗争之,减少这种危害,这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的责任。去年,新疆举办了几次书展,也出现了许多丑书,许多网友评论,丑书已经祸害的边疆了。难怪有人断言,如今不写丑书就入不了展,更不可能获奖,我不敢苟同,但是有几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反思一:为什么当今书坛缺少领军人物?大家都知道,书画同源,就近百年中国书画界,大画家层出不穷,我粗略数了一下,不下一百位。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溥儒、谢稚柳、林风眠、任伯年、范曾、黄永玉、王雪涛、何香凝、刘海粟、黄胄、何海霞、吴湖帆、陆俨少、陈半丁等等都是耳熟能详大画家,一幅画可以被市场认可到一平尺几十万乃上百万;而写书法的人,远比画画的人多,然书法家有几人能有此待遇,与其接近的书法家只有启功,书法家认同度远不及画家,难道所谓的“书法繁荣”不该引发我们思考吗?

反思二:当今书法真的已经超越了古人?说已经超越古人了,这话不是那个书家随意说说,而是中国书坛官方的声音,我不知是天真的低了,还是现代人脸皮厚。如今书坛哪有精品力作,有多少老百姓参与其中,我记得我上小学时,开设了大字课,学的就是书法,如今书法进课堂,可谓任重道远,再看全国性书展举办了十二届,兰亭奖也举办了六届,请问现在的那幅作品超越了古人,不要说接近古人的水平,就是临的有点像,都是国内一等一的高手。北京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人民集会的殿堂,人民大会堂悬挂了代表当今书画水平的五十六幅作品,据说是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从书画艺术的角度看,精品力作大都是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只有那幅《中华颂》铁艺字,其他书法作品看后没有什么印象,有道是毛泽东纪念堂大厅悬挂的那幅毛主席书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书法给人印象深刻,同行的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感叹,缺少精品力作这是当今中国书法的悲哀。

反思三:老百姓真的不懂书法吗?答案非也。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中国人出生之后就开始间接和直接接住语言和文字,成人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说不懂其他艺术也罢,但是对书法和文字,都有一个自己的评判标准,说群众看不懂,只能说明你自己写的不好。关于文化艺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已经断案了。如今说老百姓不懂书法,岂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有人说是你不欣赏这种风格,非也!诸不知偶学书法近50余载,越学越觉得古人留个我们的书法博大精深,越学越觉得当代书法的浅薄,历朝历代留下的作品“真草隶篆行”各种风格我都喜欢,怎么就偏偏不欣赏你说的作品那?有人说你守旧,书法本来就是传统艺术,不守根何来创新。文字从产生到如今,形态变化很大,但是,人们几千年的审美习惯始终都是一致的。书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群众参与,群众认可才是推动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真正动力。




上一篇:书道自然翰墨香——记青年书法家张旭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李东升:书道乃自然 法道乃受众...

个人简介李东升,号天池居士,出生于1960年,河南巩义人。毕业于新疆大学汉语语言专业,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文稿上千篇。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

2020-09-12 人民收藏网
书道自然翰墨香——记青年书法家张旭东...

盘点今日的唐山书坛,一批实力派书家涌现出来。青年才俊张旭东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的书法作品沉雄、苍古、萧散,有内涵,有创新,格外与众不同。已近不惑之年的张旭东,现为唐山市人大代表、中国当代中青...

2020-09-10 人民收藏网
纪念毛主席逝世44周年丨艺术家高炳起追忆领袖的家国情怀...

9月9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抚今追昔,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卓著功勋,像一座不朽的丰碑,让人怀思久远。高炳起,出生于1970年1月7日,艺名大漠狼人,外号,高铁皮,自幼喜欢古典文化,少年失学,青年上...

2020-09-09 人民收藏网
戏曲人物画家张忠安妙手丹青将梨园人物入画...

原标题:著名戏曲人物画家张忠安妙手丹青将梨园人物入画壮族传奇人物“瓦氏夫人”系列画作展出近日,著名戏曲人物画家张忠安以“瓦氏夫人”为主题的系列戏曲人物画品鉴会在南宁举行。共10幅“瓦氏夫...

2020-09-09 人民收藏网
国家民族画院画家曹金华作品入藏扬州市档案馆...

9月7日,国家民族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曹金华向市档案馆捐赠了其创作的书法和国画作品5件。作品围绕“战疫”主题,通过国画和传统书法的艺术创作,表现出中华儿女坚韧不屈的“战疫”精神,以及祝...

2020-09-09 人民收藏网
著名美术家李维阳获“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日前,由全国文化下基层管理委员会、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中国人民书画院、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人民艺术收藏网、北京后花园书画院共同评选的“2020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2020-09-07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