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非遗泥泥狗泥塑匠心许述章守护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淮阳位于豫东周口市境内,古称宛丘、陈州,地处黄淮平原中心位置,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华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和长眠,这里亦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
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淮阳留下了许多名胜和丰富的民俗活动,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这长达一个月的太昊陵庙会上,泥泥狗、担经挑、布老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彩纷呈,而泥泥狗尤受受香客游人们的青睐。
“泥泥狗”是太昊陵庙会出现的所有泥玩具的总称,传说是从伏羲时代就流传下来的泥塑艺术品。“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其造型古拙荒诞,是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各种抽象、变形的野兽复合体有几百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像人祖猴、草帽虎、人首狗、猴骑兽、猫拉猴等,在这些呈现着原始印记的超自然、极夸张的泥泥狗身上,释放着远古悠远的神秘气息。2009年,“泥泥狗”被列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9岁的许述章先生,是一位醉心于制作泥泥狗的手艺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跟随祖辈学艺,至今已有40余年艺龄。
据许述章讲,他对泥泥狗产生兴趣,是因为小的时候有一次看爷爷做泥泥狗做得十分投入,喊他吃饭他也不应,自己就好奇泥泥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爷爷看许述章很感兴趣就问他愿不愿意试试。许述章接过了爷爷手中胶泥照葫芦画瓢捏成了一只泥猴,爷爷觉得他做得有模有样。从那以后许述章也参与到泥泥狗制作中,农闲时跟着爷爷和爸爸做。慢慢地,许述章把爷爷和父亲会做的造型都试着做了一遍,对于泥泥狗的形象、制作技巧都熟稔于心。
初中毕业后,父亲问许述章以后想长大后想做什么。其实许述章心里明白,许家做泥泥狗的手艺在淮阳一直都小有名气,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他不舍得祖传的手艺舍掉,希望能有人陪着他继续做泥泥狗,便回答父亲:“我学习成绩一般,以后只想帮家里下地干点活,在家做泥泥狗,把祖传的手艺传下去。”于是许述章就和父亲一起捏起了泥泥狗,并且这一捏就是几十年。
许述章制作泥泥狗基本上遵从爷爷、父亲那里传下来的方法,根据造型尺寸,制作方式可分为手捏、模制两种。程序大体分打泥、搓坯、捏制、扎孔(又叫打眼)、染色、点花几步。
许述章所用的原材料是淮阳当地的黄胶泥,这种泥质细、孔隙少且又黏又硬,捏出的泥泥狗不裂不变形。许述章说,从地面向下挖一到两米深就可以挖到黄胶泥,如果挖出的是干胶泥,就得先用锤子把泥块砸碎,加适度的水掺合搅拌、反复捶打;如果挖出的是湿胶泥,就可以直接放在石磨上用大棒子捶打,使其均匀、细腻、有弹性,像一块和好的面一样。这些步骤看着简单,实际上很讲究功夫和技巧。例如土粒的细碎程度、加的水量、捶打的程度等都需要注意,因为泥过软做出的泥泥狗就容易变形,过硬和捶打的程度不够,做出的泥泥狗则容易开裂。淮阳当地有句俗话:“打好泥,泥打好,伏羲灵狗遍地跑!”说的就是打泥的重要性。
淮阳人捏泥泥狗的习俗由来已久,太昊陵周边的十里八村,上至耄耋老人,下到顽皮孩童,不少人都能随手捏几个小玩意儿。这一古老传统的手艺一代传一代,延续了几千年。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如今这种从远古走来的艺术“活化石”也正在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磨合,在“变”与“不变”的碰撞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许述章说,他的泥泥狗在外观造型上基本没有做什么改变,还是祖上传下来的那样,造型大胆变形,着重表现重点部位,纹样和线条很是概括和简练。例如,“人面猴”的造型就是上肢略去不塑,下肢也表现得十分矮小,但要着力刻画头部和绘有女性生殖符号的躯干部位,给人一种重点突出、一目了然的感受。泥泥狗身上所绘的纹样种类丰富,但概括地说主要有太阳纹、女阴纹、马蹄纹、三角纹、叶纹等,这些纹样、造型和线条无不与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祈福避邪有关。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泥泥狗的制作工艺也不断改进。就拿染色来说,过去染黑的颜料是用麦苗汁混合锅灰和水制成的,这样做比较节约成本,村里做泥泥狗的人家基本都采用这个方法。后来为了让黑色更浓便在颜料里加一些“煮黑”(“煮黑”是农村染布时常用的染料,因其越煮越黑遂被当地人称为“煮黑”)。现在许述章使用的是广告色,既方便又环保。染色上色用的工具也从削尖的高粱秸换成了毛笔,这样染色的时候不仅可以浸染,还可以反复地刷。
著名民俗学家陶立璠曾说:“文化遗产属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生存的根本,如果失去文化,这个国家与民族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为了将制作泥泥狗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许述章说服儿子许品接过泥泥狗手艺的接力棒。
据许述章讲,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去大城市打工谋生去了,留下制作泥泥狗的寥寥无几,而这些年国家对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创作的环境好了,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自己家更要坚持做下去,发扬这门古老的技艺。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许述章的妻子家中长辈也是做泥泥狗的,两人在太昊陵卖泥泥狗时相识,几十年来相濡以沫。更巧的是,许品的妻子家中同样做泥泥狗。所以许品决定留在家中继承祖传的手艺,她亦是十分支持。对此许述章还曾开玩笑道:“这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许品在继承手艺的同时,亦从市场着眼,和父亲一起设计完善了“十二生肖”系列泥泥狗,开发出了传统泥泥狗中缺乏的蛇和鼠的造型,深受大家的喜爱。
客观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的生活习俗,甚至民族艺术也在被不同程度的同化。而融入了民族精神理念、承载着淮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泥泥狗已经走过了几千年,正在传承中不断地创新着,如同古树开出了新花,这背后蕴含着许述章这样的匠人的执着与坚守。他们不仅将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当作一种事业追求,一种生命守望,正是这执着和坚守,让他们也享受着社会对他们的职业认同,以及工作本身带给他们的乐趣与荣耀。(据网易河南)
下一篇:没有了
淮阳非遗泥泥狗泥塑匠心许述章守护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淮阳位于豫东周口市境内,古称宛丘、陈州,地处黄淮平原中心位置,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华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和长眠,这里亦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
淮阳非遗剪纸手艺人刘秀华:巧手剪切或镂刻把纸影传承...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手艺人使用剪刀或刻刀,在片纸上进行巧妙地剪切或镂刻,呈现出蔚然可观的大千世界。剪纸承载了我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与绵延不绝的祝福,深受地域文化影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民间...
淮阳香包手艺人倪莉:素手拈五色 深挖传统与传承...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作为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香囊文化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社会习俗与审美情趣。香囊又叫花囊、香袋、荷包、香包、佩帏、容臭,它与琼瑶、玉环、香帕等都是...
人民收藏网推荐书画艺术家侯金明...
侯金明:男,字:椂曦,法号:万金,艺存堂主。现为中国当代新水墨画研究院秘书长,北京湖社会员,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雄安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理事,保定市海外联谊理事会副会长。作品“清风和畅...
镇平这六个人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
11月17日,从镇平县玉管委获悉,镇平县王志戈、丁显甫等6名玉雕人才,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第七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近年来,镇平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岩矿化石收藏家谢佑才先生向科普馆捐赠化石标本...
10月28日,科普馆在南雄市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化石标本捐赠仪式。岩矿化石收藏家谢佑才先生向科普馆捐献了自己珍藏的辽西动物群和关岭动物群化石一批。科普馆馆长黄传雄出席了此次化石捐赠仪式,并向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