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亚长牛尊:穿越三千年 惹不起的“牛”

发布:2021-02-12 15:34 栏目:综合 编辑:Rmscw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

牛年已至,千百年来,牛性情温和,任劳任怨,是人类的好伙伴。但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却展现了一头令人生畏的野生水牛。

现藏于殷墟博物馆的亚长牛尊,在灯光下泛着幽幽青光,只见牛角弯曲有力,四足粗短壮实,牛头前伸,双目大睁,牛口微张,一看就不好惹。

“这是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通高22.5厘米、长40厘米、重7.1千克,生动展现了一头成年水牛的雄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毓灵说。

尊,出现于殷墟时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是一种青铜酒器。通体遍饰神性动物纹样的亚长牛尊,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

“牛身满布龙、鸟、鱼等20多种动物纹饰。最为突出的是牛腹两侧各饰一只猛虎,虎头低垂于牛的前腿处,虎尾上卷在牛的臀部。”何毓灵说。

拥有如此精美的随葬品,墓主人身份非同寻常。墓中共有131件青铜器上铸有铭文“亚长”二字。对比分析随葬品数量、墓葬面积等情况,专家表示,亚长是商王朝南部“长”国的部落首领,地位仅次于武丁王王后妇好。

“亚长可谓‘牛人’!他曾多次驰骋疆场,未及伤愈便又持钺上阵,直至战死,是一名忠勇善战的军事高官。”据何毓灵介绍,人类学家在亚长身上找到至少七处创伤,不乏连续击打、致命性的。

事实上,殷墟以牛为形象的还有玉器、石器、陶器等,也有用浮雕状牛头及牛头纹饰装饰的青铜器。无一例外,从牛角可知,都是水牛。

研究表明,殷墟时期的水牛与家养黄牛不同,仍为野生。甲骨卜辞中常常记载,商王外出狩猎,捕到一种叫“兕”的动物。有专家推测,兕正是野生水牛。也有专家将这一野生水牛起名“圣水牛”。

“在殷人观念中,未能驯化的动物野性十足,充满神秘,让人产生敬畏之心,从而促使人们模仿、制作其形象,甚至加以崇拜。”何毓灵说。

三千年时光流转,由于各种原因,圣水牛终究未被人们驯化,而是逐渐灭绝了。所幸,在亚长牛尊的见证下,“牛人”的威猛和牛的故事仍在江湖流传。





上一篇: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亮相鲁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亚长牛尊:穿越三千年 惹不起的“牛”...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牛年已至,千百年来,牛性情温和,任劳任怨,是人类的好伙伴。但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却展现了一头令人生畏的野生水牛。现藏于殷墟博物馆的亚长牛尊,在灯光下泛着幽幽青光...

2021-02-12 人民收藏网
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亮相鲁博...

除夕夜登上春晚舞台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12日上午亮相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的“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漂泊海外近百年,它归来背后有哪些曲折?看这篇就够了除夕夜,愿它的...

2021-02-12 人民收藏网
潮流“玩家”的文物潮玩...

新华社成都2月12日电(记者袁秋岳)咧着嘴笑得憨憨的“铜兽面”、瞪眼呆坐的“青铜大立人”、穿上长袍的“金面铜人头像”……这些来自“80后”成都设计师曾舟的三星堆福佑青铜像系列文物潮玩作品让...

2021-02-12 人民收藏网
东至县“何氏泥塑”获全国民间艺术作品展“最佳人气奖”...

近日,由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氏泥塑”作品《瓜果飘香》,在“匠心筑梦——中国脱贫攻坚民间艺术作品展”中荣获“最佳人气奖”。泥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文...

2021-01-22 人民收藏网
《安溪清水岩》专用邮资图全国首发...

中新网福建安溪1月18日电(记者孙虹)承载两岸同胞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福建安溪清水岩,近日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18日,以“安溪清水岩”为题材的明信片专用邮资图正式面向全国发行,为两岸信众“云”...

2021-01-19 人民收藏网
全球首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生肖纪念章即将发行...

本次发行的牛年生肖纪念章的主题为《生机》,以简山老师绘画为设计基础,由著名国学、易经大师田舍之老师撰题,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专为本次发行定制。纪念章采用AU999黄金制作而成,第...

2021-01-18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