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黄石:探索古韵奥妙,追求做人格言

发布:2021-11-08 10:58 栏目:人物 编辑:Rmscw 来源:人民收藏网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一切的艺术都是书法的延展。汉字是中国人的符号和记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书法。宣纸上的横竖撇捺,最能在异国他乡激发中国人的亲切感与乡愁。然而,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美术的冲击和现代教育体制的限制,中国艺术走向了“美术化”,缺少笔墨上的“中国精神”,能够全面领悟传统、发扬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该如何继承传统?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又蕴涵着怎样的潜能?黄石老师给出了答案。

黄石,原名黄家华,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终身名誉,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造诣。黄石年少时就喜好书画,在青年时期就产生了学刻印章的冲动,于是制刀备石开始摹刻,遗憾的是当时很难找到印谱字帖等工具书,只能从报刊上剪贴资料,到旧货市场买旧印章当教材。通过刻苦临摹,探索自学掌握了篆刻基本规律。但要创作出秀劲流畅,苍茂厚朴,沉雄壮遒的印风就必须先学好古文字,学好书法。做有心人,尽可能收集有关印学的资料,大篆,小篆,石鼓,钟鼎,泥封,甲骨文,吸取各家之长,博取众长,融会贯通。

经过数十年的磨砺,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黄石在各种全国性的书画大赛中曾获书法篆刻金奖(一等奖,特等奖)十余次,银奖及优秀奖十余次。还获得“中国篆刻百杰”,“ 中国现代文艺百家”,“ 当代中国首席民间艺术家”,“ 当今中国艺术界最具影响力人物” 等称号。但他认为这些空衔对己无关,还是脚踏实地做点实事实在。

当黄石步入古稀之年,仍在不断地学习,在闲暇时整理探研收藏的古旧印章,探索理解中国印学及金石篆刻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今文人雅士在不足方寸的印面上给我们留下了用印人的理想,追求及做人的格言。除此之外,黄石为了更好的传承推广传统书法文化,更是积极参加由上海正珊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齐聚礼贤堂——中华传统书画艺术交流会”活动。在活动中,他通过直播等新媒介技术,向众多艺术爱好者身临其境的展现书法之魅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创新也鼓励创新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文化获得一种新态, 其既是传播内容也是一种传播方式, 尤其是以中国书画为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 极具开发价值, 而开发、激活和重启传统文化的“通路”又是多种多样的。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 通过自媒体、多媒体、手机视频等各种新兴传播方式, 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上海正珊在此背景下,大胆的做出尝试,传统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将在诸如黄石等书法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迈上新台阶!

黄石老师部分作品赏析:

黄石老师部分作品赏析:

入选中国绘画年鉴的作品

(由文化部主办一年一次,全国仅入选人员300名)






上一篇: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坛名家——曹聪山专题报道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黄石:探索古韵奥妙,追求做人格言...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一切的艺术都是书法的延展。汉字是中国人的符号和记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书法。宣纸上的横竖撇捺,最能在异国他乡激发中国人的亲切感与乡愁。然而,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美术的冲...

2021-11-08 人民收藏网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坛名家——曹聪山专题报道...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

2021-11-04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周思言:一点一画,自有清雅刚正之气...

书写不是为了风格而追求风格,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写字没有新旧之说,只有雅俗之分。艺术家要敬畏古人,他们的作品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后,百看不厌,符合传统文化的美格”。当越来越多的书法家沉迷于...

2021-11-03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胡小平: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要师古不泥...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而汉字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文标识。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汉字是中国通用的唯一的交际工具,惟其如此,它是中国文化的脊梁。”我国书...

2021-11-03 人民收藏网
90后非遗传承人梁晓曼:让广绣“飞出”画框...

90后非遗传承人梁晓曼:让广绣“飞出”画框作者孙秋霞一颗颗鲜红饱满、立体感十足的荔枝,在梁晓曼的一针一线中,令人垂涎欲滴。梁晓曼是广绣家族第六代传承人,从五六岁开始,她就跟着母亲梁秀玲(广绣大...

2021-10-30 人民收藏网
广州“00后”用石湾陶塑讲述“觉醒”故事...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邓潇丽摄影报道)昨日是李大钊诞辰132周年纪念日。近日,“羊城工匠杯”非遗作品大赛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在广州工人展览厅开展,共展出非遗作品127件。其中,一件名为...

2021-10-30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