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王树峰:小葫芦雕万千世界用文创点亮乡村

发布:2022-02-25 09:22 栏目:人物 编辑:Rmscw 来源:聊城晚报

聊城手造|小葫芦雕万千世界 非遗传承人王树峰用文创点亮乡村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2月11日,东昌府区闫寺街道王香坊村一家农家院落里,地上堆满了葫芦,院子里的架子上也挂满了葫芦,这里是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树峰的工作室,记者到达时,他正用颜料笔为葫芦上的“雪容融”穿上大红色的衣服。

作为东昌葫芦雕刻的传承人,王树峰创作的葫芦作品题材丰富多样,用葫芦“创造”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葫芦上有故事

以大熊猫为设计原型的北京冬奥会“冰墩墩”敦实、可爱,灯笼外形的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娇俏、温暖。春节期间,王树峰在两个约30厘米长的葫芦上,以东昌葫芦雕刻这一非遗技艺,将“冰墩墩”“雪容融”完美呈现在葫芦上,为奥运健儿加油鼓劲。

王树峰在为“雪容融”上色

“我特意找了两个高度一样的中型亚腰葫芦,‘冰墩墩’的原型是大熊猫,它的毛发和外面穿的硬质衣服要区别开,还有‘雪容融’的红脸蛋,都一定要呈现出来,所以在制作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葫芦雕刻中的烙画和彩绘技艺,还有一些适当的刮白。”王树峰说,做一件这样的作品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从选材、构思、绘图、烙画、上色,一步步都要仔细雕琢,以求让“冰墩墩”和“雪容融”更灵动、自然,并希望用这两件作品表达自己对中国健儿的祝福。

除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王树峰还创作了“三牛精神”“中国梦”“建党100周年”等主题作品。他创作的战“疫”正能量作品“逆行者”,更是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称赞,“2020年1月,我从塞尔维亚参加一个活动回来,回国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抗疫这两年,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其间,有太多的人和事让人感动,我也发自内心地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

让传统技艺与时代结合,王树峰说,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作品为这个时代鼓与呼。

葫芦上有印记

在王树峰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在一个大型的亚腰葫芦上,雕刻着聊城不同葫芦雕刻艺人的作品。

王树峰告诉记者,这些人都是东昌葫芦雕刻发展的见证者或代表人物,“比如,国家级传承人李玉成老师是东昌葫芦雕刻的领军人,是蜚名海内外的‘葫芦李’,而路孟坤老师的片花葫芦更是堪称一绝”。

匠人合作的大葫芦

李玉成的《二进宫》《刺巴杰》,王树峰的《李逵夺鱼》《黄三太镖打窦尔敦》,民间葫芦雕刻艺人郎树山、郝春林、路孟坤、杨忠广的作品或题字,和谐地呈现在同一个葫芦上。葫芦上的每一幅作品图案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戏曲片段,雕刻者也都采用了传统的雕刻技艺来呈现,图案的旁边常以席纹、如意纹、祥云纹等纹路予以装饰,整件作品图案清晰、流畅而又古朴。

王树峰说,他想留下东昌葫芦雕刻发展的印记,“前不久,郝春林老师去世了,当时我找他创作这个葫芦的时候,他已经90多岁了,他很支持我这个想法,但由于年事已高,已经无法刻画图案了,只能在葫芦上留下题词。”郝春林是聊城早期的民间葫芦雕刻艺人,早年间,他曾背着雕刻葫芦走遍大江南北。

“东昌葫芦雕刻的发展历程,也需要作品的见证。”王树峰说。

葫芦上有梦想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昌葫芦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王树峰是这一技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在王树峰看来,传承人除了要将葫芦雕刻手艺传承下去,肩上还有更大的责任。“聊城的气候非常适宜葫芦的种植,种出来的葫芦皮质细腻、润滑,肉质肥厚,非常适宜雕刻加工。目前,聊城的葫芦市场已经形成了百姓种、艺人刻、商人卖的产业链,这太不容易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好、做大、做强。”王树峰说,目前,有20多户葫芦种植户定向供应王树峰的工作室,“我自己大约能收购70亩(1亩约合666.67平方米)地产量的葫芦,再加上我的徒弟们,我们每年能收购200—300亩地产量的葫芦,我跟乡亲们说了,他们放心种,我负责收”。

收入翻了十倍。王树峰说,他的工作室平时包装、打包,也需要人手,“活不累,年龄大点儿也能干得动,这样,乡亲们也能赚到钱”。

因为手艺精湛,不时有人邀请王树峰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我走了,那些依托我工作室生活的乡亲咋办呢?”

王树峰看来,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扎根乡村,“有更多的年轻人在乡村干事,振兴乡村才有底气。一个年轻人能带动一家人,一家人能带动一个村庄。每个人都有活干,有钱赚,乡村才能生机勃勃,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邹宏达:40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花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王树峰:小葫芦雕万千世界用文创点亮乡村...

聊城手造|小葫芦雕万千世界非遗传承人王树峰用文创点亮乡村文/图本报记者吕晓磊2月11日,东昌府区闫寺街道王香坊村一家农家院落里,地上堆满了葫芦,院子里的架子上也挂满了葫芦,这里是东昌葫芦雕刻技艺...

2022-02-25 人民收藏网
邹宏达:40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花灯...

海南:一位花灯手艺人的坚守在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白延村,73岁的花灯手艺人邹宏达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自学花灯制作手艺,40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花灯。每年春节前后是邹宏达最忙碌的时候,几乎每...

2022-02-25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画家竹军:挥毫泼墨捕捉动态,求木长者必固其根...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并且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如今,一些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根基,风格独特,造诣精深,代表中国文化新风格和新面貌的艺术家在中国画坛崛起。他们诠释了中国的艺术文化...

2022-02-22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周思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道可道,非常道”,书法一道,众妙之门。溯其根源,中华文明五千年,渊远流长,灿烂辉煌;表其现状,可谓承前启后,中西融合,百家争鸣,呈现出鲜明且意味深长的时代精神。翻开诸子百家、历史典章、杂学著述我们可以...

2022-02-22 人民收藏网
非遗也爱“墩” | 非遗传承人雕刻版画拓印冰墩墩...

2022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进行,冬奥吉祥物“冰墩墩”一跃成为新晋顶流,一“墩”难求。在高新区(新市区)长春中路街道锦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市版画(传统美术)非遗传承人甄岐国用非遗技艺,拓印出一...

2022-02-20 人民收藏网
“非遗传人”蔡世吉巧手剪纸贺冬奥...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举行。我市老年大学教师蔡世吉用手中的剪刀和红纸,精心创作了一幅名为《吉虎贺冬奥》的剪纸作品,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冬奥会献礼祝福,喝彩助力。这幅剪纸作品以“一起向未来”...

2022-02-17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