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诈骗分子盯上老人手里的“老物件”/警惕/

发布:2022-07-29 09:13 栏目:头条 编辑:Rmscw 来源:信阳中国甘肃酒泉

珍藏粮票竟能卖出百万元的高价,究竟是真是假?7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西城法院最新通报一批涉养老诈骗典型案例。“假借帮忙拍卖‘老物件’,实则骗取代理费”就是其中之一。据西城法院披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已有20余名中老年人被骗,总计被骗金额超过40万元。近年来随着收藏品热度走高,针对老年人的收藏品类诈骗层出不穷。由此,帮助老年人减少被骗风险,避坑骗子公司,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旧粮票成了百万古董?警惕!

“阿姨您好,我能帮您高价拍卖老物件。”年逾七旬的顾阿姨,这天在家中接到了自称某国际拍卖公司的陌生电话,看着家里珍藏的几十张粮票,顾阿姨有些心动。一个月后,顾阿姨带着58张粮票来到了装修豪华的“某国际拍卖公司”,打电话的“张经理”告诉她,这58张粮票“品相上乘,很有收藏价值”,可以委托公司在香港进行拍卖,“起拍价150万元,保留价200万元”。

听到这个消息,顾阿姨当即与公司签订了“艺术品拍卖合同”,并交纳了5000元“委托代理费”。但当合同签了,钱也交了之后,拍卖会却迟迟没有进展。在顾阿姨的多次催促下,“张经理”以“香港台风”、“粮票只出价到170万没卖成”和“公司搬家”等多个借口敷衍搪塞。

直到这时,顾阿姨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报警后顾阿姨才得知,自己的58张粮票经过鉴定,价值仅为168元,而装修高档的“某国际拍卖公司”也只是虚报注册资本的“皮包公司”。

顾阿姨的故事,正是北京西城法院最新通报的涉养老诈骗典型案例之一。

据西城法院刑事审判庭负责人郭秋阳介绍,顾阿姨案件里的张某伙同他人成立某国际拍卖公司,组织人员以该公司名义通过电话等方式对外招揽客户,以帮助拍卖粮票、工业券、错版人民币、邮票以及佛珠等收藏品为诱饵,虚构远高于收藏品实际价值的价格和能到香港等地举办拍卖会等事由,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从20余名中老年被害人处骗取钱款40多万元。案发后,张某家属已代为全额退赃。

盯上老年人的收藏品类诈骗

实际上,近年来在“收藏热”的背景下,针对老年人的收藏品类诈骗犯罪层出不穷。“这类诈骗的犯罪分子一般都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通过收集老年人的联系方式、研究针对老年人的营销话术、营造实力雄厚的外在形象,以免费鉴定‘老物件’或赠送珍贵‘纪念币’为诱饵,利用老年人对收藏品市场鉴定、估价和拍卖等专业领域存在认知局限以及渴望‘捡漏’‘升值’的投机心理实施诈骗。”郭秋阳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多地开展打击养老诈骗、收藏品诈骗的专项行动,并通过典型案例揭露新型骗局,提高老年人的反诈意识。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像顾阿姨这样,家有“老物件”、粮票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学会区分辨别真假拍卖公司、了解手上“老物件”的真正价值,也是防骗反诈的重要功课。那么真正的收藏品拍卖又是什么样的?北京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姚光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正规收藏品拍卖包括征集、鉴定、预展、拍卖等多个流程。

“在拍卖流程中明确说要收取大额费用的,基本都是骗子。正规拍卖公司拍卖艺术品,拍前是不收费的。”姚光锋表示,收藏品圈子比较小,有价值的藏品信息都比较公开透明,主动打电话上门鉴定的情况比较少。“并且艺术品拍卖也基本不做粮票这一类物品的拍卖。”

反诈警惕“温情陷阱”

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人口规模达2.64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消费市场发展迅速。由此,不少不法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这一群体。据西城法院披露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城法院共审理养老诈骗案件19件,其中涉诈骗罪7件、合同诈骗罪2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0件,被害人、投资人多达12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4.6亿余元。

“不少老年人都有自己的储蓄,退休在家的日子也比较清闲,很多诈骗分子就盯上了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年人要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需要警惕“温情营销”和“温情陷阱”。

“最重要的是告诉老年人看好钱袋子,冲动是魔鬼。”刘俊海在采访中多次强调,“不管骗子话术如何,老年人要秉持着不掏钱就不会上当的念头,自己也要意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

郭秋阳也向老年人反诈发出四点提示,“一是要警惕接听以推销推介、市场调查为内容的陌生电话;二是要理性判断藏品价值,切勿盲目轻信高价许诺;三是要审慎辨别机构资质,不能简单以环境、规模和装修等表面现象判断经营状况;最后要注意留存交易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原件,一旦产生纠纷或发现被骗,能够为公安机关后续调查取证提供便利”。

除了提高老年人的反诈意识,全社会也应形成“反涉老诈骗”的社会氛围。对此,刘俊海建议,对老年人的反诈宣传,在形式上要注意“接地气”,“用老少咸宜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宣传。老年人用什么移动社交方式,我们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宣传。比如,公安机关等部门可以用短视频的形式宣传普及防诈骗知识,让老年人既能看得见,也能听得着”。(北京商报)




上一篇:大爷拼购“清明上河图”欲赚差价反被骗15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诈骗分子盯上老人手里的“老物件”/警惕/...

珍藏粮票竟能卖出百万元的高价,究竟是真是假?7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西城法院最新通报一批涉养老诈骗典型案例。“假借帮忙拍卖‘老物件’,实则骗取代理费”就是其中之一。据西城法院披露,在...

2022-07-29 人民收藏网
大爷拼购“清明上河图”欲赚差价反被骗15万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艺术品的人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手里有闲钱的老年人,从五花八门的收藏品里挑选文玩字画、珠宝玉器、钱币珍邮等作为传家宝。但殊不知电信诈骗团伙已将魔爪伸向了他们。...

2022-07-25 人民收藏网
钱币收藏品进价20元卖出1280元的团伙被抓啦...

进价20元的收藏品转手“包装”后卖给老人1280元!近日,湖北武汉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利用销售收藏品和保健品,涉嫌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件。警方相继查获了销售员们用的话术本和他们销售产品的进出货...

2022-07-18 人民收藏网
警惕:金包玉和田玉旅游导游珠宝店半年诈骗700余万...

半年诈骗700余万,他们为何能屡骗得手?像这个是金包玉,和田玉已经封山了,物以稀为贵,这种是可以当传家宝传下去的……像这个原本是同心玉,工匠从中间切成一龙一凤,寓意龙凤呈祥、同心协力……像结婚什么...

2022-07-16 人民收藏网
缴纳鉴定费鉴出“百万藏品”?这个“藏品鉴宝”团伙被判刑...

人民收藏网据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消息:缴纳鉴定费鉴出“百万藏品”?160余名老人被骗2701万元河南的老张爱好收藏,通过网络找到了江苏常州的一家“古玩鉴定交易”藏品公司鉴定自己收藏的古钱币,在...

2022-07-16 人民收藏网
买卖“古玩”须慎重,触犯倒卖文物罪要受“刑”...

人民收藏网据文成县政府门户网站文成普法栏目报道消息:马某和张某虽有不小的年龄差距,却有着共同的爱好——买卖古玩挣钱。生意虽好,却没有走正道,最终马某和张某合伙倒卖文物撞了法网。2020年5月,马...

2022-07-16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