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宝剑数字藏品系列已上线数字藏品平台
刀光剑影里的匠心传承
在中国古代兵器中,剑被称为“百兵之君”。无论是在志怪奇谈里,还是武侠江湖中,锋芒逼人、削铁无声的宝剑,总是各路豪杰梦寐以求、争夺不休的焦点。
如今,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你也能“斜挎宝剑在背”,体会武林中人“宝剑一出,谁与争锋”的豪气、文人雅客“煮酒论剑笑红尘”的雅趣。近期,龙泉宝剑数字藏品系列已上线“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
该系列数字藏品出自中华老字号龙泉宝剑掌门人张叶胜之手。张叶胜,浙江龙泉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华老字号龙泉宝剑掌门人,龙泉宝剑商标品牌持有人。“小时候听着龙泉宝剑的传说长大,工作后痴迷于铸剑的叮咣叮咣声。”张叶胜说,他热爱龙泉宝剑,更是倾注了自己一辈子的心血。18岁时,张叶胜初进宝剑厂做学徒。“叮叮当当……”厂房里,老师傅铸剑时,铁锤与铁墩碰撞发出的清脆之音,让张叶胜无比兴奋,那铿锵的回响仿佛诉说着龙泉剑亘古绵长的历史。
“刚入行的时候,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在做宝剑、研究宝剑,如饥似渴沉浸在宝剑的世界里,想把宝剑每一个工序都研究透。”张叶胜说。“三十年磨一剑”,上世纪90年代,他率先采用铬钢制作剑身,提升了龙泉宝剑的工艺质量,成功研制多把仿古龙泉宝剑,荣获10余项国家专利,其作品在全国各类评比中屡获大奖。
龙泉宝剑以坚韧锋利、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巧致四大特色闻名于世。张叶胜师法古人,成功研制了仿古龙泉宝剑。他的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的兵器古意,又饱含着当代的审美情趣。巨阙、汉剑、龙之剑、鱼肠剑、古龙宝剑……一把把宝剑横空出世,艺惊八方。
张叶胜认为,“作为龙泉宝剑的从业者,必须用自己的心灵去爱剑、懂剑。铸剑,也是在磨砺身心。”他的作品巨阙剑,剑鞘选用优质酸枝木,黄铜装具鎏银做旧。这把剑古色古香,致敬经典,寓意至高至上、简约不简单,具有沉甸甸的历史风范。作品汉剑体现着秦汉铸剑风格的粗犷古拙,平直的剑身彰着正气,狭长的剑刃透着霸气,独具特色。作品唐刀威武霸气,极具大唐风范,奢华富丽,闪烁着威武银光。
千锤百炼的龙泉宝剑,熔铸着匠人们的汗水和心血。龙泉宝剑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2003年,张叶胜从11家刀剑厂家中脱颖而出,成为龙泉宝剑掌门人。他着手对龙泉宝剑的品牌重新规划和保护,并注重传播和发展龙泉宝剑传统文化,让龙泉剑品得到整体提升。现在的龙泉宝剑厂已经具有600多个品种、年刀剑产量10多万把,是集宝剑研究、生产、营销和宝剑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龙泉宝剑生产科研基地。
从宝剑制作到质量管理,历经30多年“刀光剑影”,2003年,张叶胜作品“龙泉宝剑”获中国文物协会颁发的金奖。2008年,其作品“龙泉宝剑”获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精品展金奖。2010年,其作品“汉剑”在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天工艺苑杯金奖。
如今,龙泉宝剑已不再是兵器,更多是健身器械、舞台道具和艺术收藏品。龙泉宝剑实现了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华丽转身,其中蕴含的剑文化,早已成为经典的文化图腾。
作为龙泉宝剑掌门人,张叶胜认为,必须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艰苦、寂寞、单调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铸剑师的人生价值。“我将全力以赴,把龙泉宝剑做得更好更强,把传承、弘扬龙泉宝剑文化当作自己一辈子的工作。”张叶胜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下一篇:没有了
龙泉宝剑数字藏品系列已上线数字藏品平台...
在中国古代兵器中,剑被称为“百兵之君”。无论是在志怪奇谈里,还是武侠江湖中,锋芒逼人、削铁无声的宝剑,总是各路豪杰梦寐以求、争夺不休的焦点。如今,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你也能“斜挎宝剑在背”,体会武...
陈可之油画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9月25日上午,陈可之油画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此次,他将三幅作品《中华英雄邓世昌》《重庆大轰炸1938--1943》《星光永恒》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东方大漆艺术中心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开馆...
9月24日,东方大漆艺术中心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市的陶溪川文创街区正式开馆。据中新网消息,东方大漆艺术中心创办人林正佳在致辞中表示,漆与瓷有着许多共同的属性,都是带有民族根性与文化符号的...
赵玉彬最大规模的石材印章展示吉尼斯世界纪录...
泰安人挑战“最大规模的石材印章展示”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据中新网消息:9月25日,赵玉彬印章篆刻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仪式在泰安市泰山区举行,吉尼斯世界纪录北京总部认证官杨绍鹏现场认证、宣布认证...
朱军华藏品参加扬州红色收藏品展...
朱军华藏品参加扬州红色收藏品展9月18日上午,由扬州市委党史办、扬州市文联、扬州市社科联、扬州市档案馆联合主办,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扬州市收藏协会、扬州市文化馆、仪征化纤红色文化艺术馆共...
亦城书家献墨宝兰亭书法博物馆添佳作...
据亦城时报讯(融媒体中心史明阳)将书作徐徐展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恢弘大气的《兰亭序》,笔法保持着原作的笔墨情趣和神态风韵,却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近日,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亦庄镇书法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