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博物馆举办“数字赋能·文脉新生”系列学术讲座
2025年8月19日,庄浪县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面向全馆专业人员的“数字赋能·文脉新生”系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旨在深入探讨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深度融合,特邀西安理工大学钦松老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刘籽伸老师及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刘俊玲老师三位专家学者联袂主讲,分别就耀州瓷数智化、不可移动文物延时摄影、AI展陈设计等前沿领域作了精彩分享,为我馆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场紧密结合文博工作实际的前沿学术盛宴。
纹转新生——耀州瓷数智化探究
首先,西安理工大学的钦松老师作了题为《纹转新生——耀州瓷数智化探究》的专题讲座。讲座伊始,钦松老师以一幅高清数字图像展示了北宋耀州青瓷刻花倒流壶的经典之美,其刀法犀利流畅的缠枝牡丹纹瞬间抓住了全场听众的注意力。他随即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这精湛的刻花技艺所蕴含的‘刀法’与‘纹样’基因,能否被量化、解码和传承?”
“答案是肯定的,而这把钥匙,正是数字与智能技术。”钦老师指出,面对传统工匠老龄化、核心技艺失传风险以及规模化生产对质量的冲击,耀州瓷的传承与发展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固守陈规绝非出路,主动拥抱数字智能技术,实现“数智化”转型,方能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讲座中,钦老师系统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多光谱成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对耀州瓷经典器形与纹饰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即如何利用建立的数字模型进行虚拟施釉和烧制仿真,以及如何利用AI算法对经典的剔花、刻花、印花、婴戏纹饰进行深度学习和特征提取,精准量化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匠人的刀法角度、力度偏好与构图规律,从而生成既蕴含传统纹样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图案,让耀州瓷真正‘活’在当下,融入现代生活。
讲座主持人、县博物馆馆长张建军在总结中表示,庄浪县博物馆馆藏着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宋金时期耀州窑瓷器,钦老师的学术报告不仅展示了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更为传统工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耀州方案”,其“解码-重构-赋能-新生”的研究路径,对馆藏耀州瓷器的数字化保护、创新性传承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不可移动文物延时拍摄技术分享——以庄浪县古城堡为例
接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刘籽伸老师作了题为《不可移动文物延时拍摄技术分享——以庄浪县古城堡为例》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基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连续三年来我县开展实地拍摄所积累的珍贵经验与研究成果。刘老师深情回顾了团队三度暑期扎根庄浪的经历——从最初的技术摸索,到应对山区复杂气候、机位选址、设备防护等现实挑战,再到与当地文保员协同工作的点点滴滴。他展示了一张张工作照:团队成员在烈日下调试设备,在星空下守候拍摄,与博物馆文物工作者热烈讨论……
刘老师以庄浪境内保存完好的通边古城、天台山堡等为例,深入讲解了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特点的延时摄影专项技术方案:如何通过超清画质、高精度定位与长时间定点监测,以海量影像数据构建文物健康的“视觉档案”。现场演示了低成本、易操作的拍摄解决方案,并分享了后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简易流程,旨在降低技术门槛,激发我馆工作人员“自己动手”的热情。
博物馆馆长张建军在总结中表示:“这座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口。这些详实的技术路径和宝贵的实践经验,非常接地气,为我们今后独立开展县域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展示传播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范本,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
AI赋能博物馆空间展陈设计
最后,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刘俊玲老师作了题为《AI赋能博物馆空间展陈设计》的学术报告。
讲座伊始,刘老师首先回顾了以实物为核心、线性叙事和静态观赏为主的传统展陈模式。他指出,在公众文化消费习惯剧变、信息获取方式多元的今天,传统展陈正面临吸引力不足、信息承载有限、互动体验缺乏及运营成本高昂等多重挑战。而AI技术,正是破解这些难题、开启博物馆‘智变’新纪元的关键密钥。
在讲座的核心部分,刘俊玲老师系统梳理了AI在展陈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他介绍,智能导览系统能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观众,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讲解;虚拟展品展示技术则让珍贵的脆弱文物得以“数字永生”;而智能灯光与环境监测系统则如同一个无形的守护者,在创造最佳观赏氛围的同时,实时调控温湿度、光照度,实现对文物保存环境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为了让理论更加生动,刘老师分享了数个国内外前沿的AI应用案例,重点介绍了AI在文物修复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展示“AI修复永乐宫壁画”和“AI修复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的对比影像,生动揭示了AI如何通过学习海量数据,精准推演、填补残缺部分,重现瑰丽原貌,其精度与效率令传统方法难以企及。
展望未来,刘老师描绘了AI将进一步带来的发展趋势:从“人机协同”的策展设计,到高度拟人化的AI虚拟馆员,再到构建跨越物理边界的元宇宙博物馆,博物馆的形态与边界将被彻底颠覆。“AI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赋能,”他总结道,“它将把策展人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创意与叙事;它也将把观众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共创者,最终实现人与历史、与文化之间更深度、更个性化、更有温度的连接。”
庄浪县博物馆馆长张建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刘老师的讲座视野开阔、案例鲜活,极具前瞻性与启发性,为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县级博物馆如何拥抱新技术、创新展陈形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引与实践路径。
此次系列讲座是我馆提升专业人员数字素养、推动业务能力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三位专家分别从馆藏器物研究、野外文物监测、展厅空间设计三个维度,系统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博工作中的创新应用和巨大潜力。讲座内容紧密贴合我馆工作实际,针对性强,为我馆下一步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智慧化展示及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路径和实操参考。我馆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文博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馆文物保护利用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上一篇:京津冀博物馆联合开展“抗战记忆·红色之旅”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庄浪县博物馆举办“数字赋能·文脉新生”系列学术讲座...
2025年8月19日,庄浪县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面向全馆专业人员的“数字赋能·文脉新生”系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旨在深入探讨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深度融合,特邀西安理工大学钦松老师、沈阳航空...
京津冀博物馆联合开展“抗战记忆·红色之旅”教育实践活动...
京津冀博物馆联合开展“抗战记忆·红色之旅”教育实践活动京津冀三地红色文物星火相连,红色文脉彼此交织,又各具特色,优势互补。8月15日,“博物馆教育共融共享与时代创新”京津冀工作交流会暨河北省...
沈阳工业博物馆举办“工博大讲堂”国防教育专题讲座...
筑牢思想防线坚定文化自信——工业博物馆举办“工博大讲堂”国防教育专题讲座8月20日上午,中国工业博物馆与驻地某军事院校合作,邀请专业教员开展一场主题为“坚持文化自信,打赢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党支部携手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开展支部...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党支部携手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开展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8月20日上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党支部携...
包头博物馆为“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厅”授牌...
规范发展、加强合作,为“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厅”授牌8月19日,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类博物馆规范化发展,加强横向交流合作,包头博物馆馆长张海斌、副馆长叶永晟一行前往包头市石榴花开主题园区,开展业务...
山东博物馆举办2025年新人培训活动...
聚才赋能续文脉薪火相传启新程——山东博物馆举办2025年新人培训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干部上讲台”活动的部署要求,山东博物馆借力新招聘人员入职报到这一契机,精心组织开展了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