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北安木雕第四代传承人李宝峰对木雕的热爱

发布:2020-08-05 21:17 栏目:人物 编辑:Rmscw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8月5日电(记者刘赫垚 徐凯鑫)选材、雕刻、打磨……在布满木屑的工作室内,李宝峰借着一盏灯光在创作。

李宝峰出生于1986年,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安木雕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和父亲学习木雕技艺。“小时候最喜欢看爸爸雕刻,他偶尔会做一些木雕小玩具给我,我爱不释手。”李宝峰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木雕的热爱儿时起就在心中生了根。

北安木雕多为小器作木雕,其造型奇巧、工艺精美、匠心独运,主要功能以装饰、点缀、搭配为主。民间艺人结合宫廷木雕,创新发展了小器作技艺。

“我从事过很多职业,但无论什么时候,对雕刻艺术的热爱一直没有变。当厨师的时候,我经常用食材雕出各种造型,好多客人看到都舍不得吃。”李宝峰说。

多年前,李宝峰决定重拾这门技艺。“我还清晰记得自己卖出第一件木雕时的心情,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钱买更好的工具了。”李宝峰说,虽然钱不多,但被人认可感到很开心。

为了坚持自己的梦想,李宝峰吃了不少苦头。一开始,他在家雕刻,但飞舞的木屑呛得女儿直咳嗽,他只好租场地创作。“没钱租工作室,就租了没有暖气的冷库。大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裹着厚棉衣也冻得直哆嗦。”李宝峰说。

李宝峰的双手布满老茧和伤疤,不像一个年轻人的手。他笑着说,干这行,一些小伤小痛都是“家常便饭”。最困难的时期连一把电锯都没有,一根粗木头要手动锯一整天。

回忆起过去的苦,李宝峰总是面带笑容。“兜兜转转,我还是从事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我觉得很幸运。”李宝峰说,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感受不到辛苦,只有幸福。

如今,这门技艺日渐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北安市政府支持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扶持像李宝峰这样的手艺人,为他免费提供500余平方米场地用来展览和推广作品。

“老祖宗留下的艺术,如果没人传承就太遗憾了。”比起手艺人,李宝峰更喜欢称自己为“守艺人”。除了自己的坚守,他也不断将这门技艺教给更多爱好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北安木雕发扬光大。




上一篇:邱泽源临摹国宝级书画藏品《韩熙载夜宴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北安木雕第四代传承人李宝峰对木雕的热爱...

新华社哈尔滨8月5日电(记者刘赫垚徐凯鑫)选材、雕刻、打磨……在布满木屑的工作室内,李宝峰借着一盏灯光在创作。李宝峰出生于1986年,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安木雕的第四代传承人,从...

2020-08-05 人民收藏网
邱泽源临摹国宝级书画藏品《韩熙载夜宴图》...

历时一月让经典再现,绵竹年画艺人临摹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级书画藏品《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存...

2020-08-05 人民收藏网
著名书法家程月亮先生挥毫泼墨庆“八一”...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用书画艺术的形式弘扬时代主旋律,歌颂党和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展现广大军民改革强军的深度融合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奋力追赶超越,实现“五个扎实”的坚定信心,以...

2020-08-01 人民收藏网
虞敏儿:守艺30余年只为非遗菱湖彩灯传承...

今年71岁的虞敏儿,做菱湖彩灯已有30余年。走进他在凤凰街道凤凰一村的家中,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偌大的工作台,和满满一墙的鱼形彩灯。说起彩灯,虞敏儿眼中总是闪着光的。“每个菱湖人,肯定都听说过...

2020-07-30 人民收藏网
高振海:雕朽木成大器 让枯木获新生...

一根枯木,在普通人看来不过是一块可以烧火的柴火,而在根雕人的眼里,是时间的沉淀,潜藏着文化与艺术的底蕴。都说朽木不可雕,其实是没有遇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家。当这些看似不成器的枯树根一旦进入艺...

2020-07-28 人民收藏网
痴心陶塑三十载的非遗传承人徐鸿伟...

近日,走进西峰区肖金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鸿伟的陶塑工作室,只见四面的展示柜里摆放着各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滴水、筒瓦、抱花脊、宝顶子牙楼、飞椽、云头、龙凤、宝塔、万年青、刻花帖...

2020-07-27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