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梁丽华:留住传统技艺 激活创新能量
“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的非遗文化,其建筑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非遗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失传统的条件下,也要随着时间发展而创新。”梁丽华说。
近日,在玉泉区小黑河镇茂林太村的一处大院里,记者见到了玉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包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梁丽华,一身蒙古族服装,能将蒙古族文化、传统蒙古包制作聊得头头是道的她,竟是一个汉族女子。
“虽然我是汉族,但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员,能够从事蒙古包制作技艺传承这样的工作是最荣幸的事情。”从一个跟着师父制作蒙古包外皮的“小裁缝”,到自己成立了内蒙古纳硕泰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如今又肩负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温文尔雅的梁丽华坚定地对记者说:“民族文化产业是我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我是越做越有信心,越来越喜欢把咱们民族的东西带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院子里,一座座白蓝相间的蒙古包,与湛蓝的天空融为一体。“蒙古包的每一个部件都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这些都是经过千百年游牧生活总结而来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文化保留好,传承下去。”梁丽华说。传承的是技艺,那技艺是什么呢,“比如这个哈那片,过去的游牧民是用木头打开孔以后,用现有的牛皮筋剪成条子以后在热水里泡了煮了,把它安上去之后能伸能缩,以便于携带,韧性非常好。还有这些手绘,现在会做这些的人越来越少,那我们企业在发展中就要培养这些人才,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蒙古民族文化元素,知道每个图纹的寓意。”梁丽华对记者说,“一定要把真正传统的技艺留下,做任何一个包,都得把传统的东西展现出来,比如手绘的部分全是人工一笔一画绘制出来的,包括图纹以及舒适度也好,任何的产品里都要有最传统的技艺在里边,不能失真。”
在不失传统的条件下,再延续、发展、创新,梁丽华指着一处蒙文图案介绍道:“过去这些纹图全部用的是大绒、绒布,现在改良成纯原料的彩毡,这样的话在户外褪色、包括它的风化就能慢一些。像手工的哈那片,我们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良一下,让它更适合现代需求。”作为传承人,梁丽华一直致力于研发设计,每款新产品设计完成后会和专业工匠一起开会讨论,无异议后再进行试生产,并对样品进行各方面的检测,“现在我们研发设计的新蒙古包,不单单是旅游季能够发挥作用,而是让蒙古包适应多变环境气候,形成四季旅游,如我们开发的敞开式展示包,景观式蒙古包,蒙餐餐厅内大帐式蒙古包,景区内干湿卫生间分离,标准间住宿蒙古包。”梁丽华告诉记者,蒙古包制作工艺一直尝试创新设计,开发出更符合当代审美及使用价值的新产品。疫情期间,梁丽华并没有闲下,而是转变思路,打造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蒙餐区,从蒙古包到蒙古包工艺品到蒙餐餐具到家具的研发与开拓。产品定位不同,制作者和营销渠道也迥异,针对高端市场的限量版或收藏级产品等,由她和工艺美术大师还有高级技工打造,茶具、酒具、餐具等能走进老百姓生活的日用器皿,则交由中级技工完成。
车间里,处处洋溢着“蒙汉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于2016年成立的内蒙古纳硕泰民族用品有限公司,目前是一家集生产、设计、制作、研究开发、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产业公司,现有37名一线生产技术工人,而其中有一多半是汉族。“像我们厂长也是汉族,有个蒙古族徒弟一直跟着他学习蒙元文化,两个人在数控操作上配合得十分默契,后来这个徒弟自己出去单干,但厂里有活的时候他就会回来,两个人互帮互助很多年。”梁丽华对记者说,文化是没有边界的,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积极向上的学习蒙古族文化,从不懂到懂到深深地热爱,正是因为这样才激励着她,要更好地学习研究,带动更多的人把蒙古包这个蒙古族文化瑰宝更好地传递下去。
“我们年年都要出去调研、学习,然后打造出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目前内蒙古地区各种款式的蒙古包我们都可以完成。今年我们在非遗传承对外交流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与很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梁丽华说,她要做的就是把蒙古包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推广到全国各地,不仅是在我们内蒙古草原上,旅游区景点能够用到,在全国的城市特色旅游点儿,也能有我们的蒙古包,无论作为观赏体验用,还是旅游居住都能用到。“我们在呼伦贝尔、湖北宜昌、贵州绿博园、海拉尔机场、青岛市都有进行蒙古包及内饰的非遗展示。在我们呼和浩特的大召、内蒙古饭店、香格里拉酒店等呼市景区景点也有非遗特色蒙古包的展示。”
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梁丽华团队制作的蒙古包多次代表呼和浩特参加了全国旅游城市推介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她的蒙古包了解到了蒙古族文化,前不久,她在青岛市展示了一个敞开式的蒙古包,受到青岛市各界好评,展示的蒙古包以及家具、装饰、内饰,最后由山东省内蒙古商会全部收购。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武子暄)
下一篇:没有了
非遗传承人梁丽华:留住传统技艺 激活创新能量...
“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的非遗文化,其建筑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非遗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失传统的条件下,也要随着时间发展而创新。”梁丽华说。近日,在玉泉区小黑河镇茂林太村...
非遗“梅花篆字”传承人王洪军傣乡献技...
9月13日,世界吉尼斯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篆字”第十四代传承人王洪军慕名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展示“梅花篆字”书法绝技,向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赠送书法作品,与西双版纳州书法爱好者交流。王洪军...
「艺术|人物」追随与圣灵对话的年轻艺人-桑吉才让...
栏目简介:《艺术|人物》旨在为翰墨千秋的优秀艺术家提供一个微窗口,展示艺术家的创作风采,邀请热爱艺术的你,与我们一同走近和熟悉我们的艺术圈“老友记”。1988年,桑吉才让出生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原生态山水画派创始人贾雨...
贾雨,中国原生态山水画派创始人,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作品录入《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中国艺术范例》艺术教材范本。1954年生于成都,号滴墨浪子。自幼习画,师法大自然,得冯建吴、石鲁兄弟点拨...
李东升:书道乃自然 法道乃受众...
个人简介李东升,号天池居士,出生于1960年,河南巩义人。毕业于新疆大学汉语语言专业,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文稿上千篇。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
书道自然翰墨香——记青年书法家张旭东...
盘点今日的唐山书坛,一批实力派书家涌现出来。青年才俊张旭东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的书法作品沉雄、苍古、萧散,有内涵,有创新,格外与众不同。已近不惑之年的张旭东,现为唐山市人大代表、中国当代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