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饶光前:铁笔飞舞 “烙”艺不绝

发布:2021-03-24 22:58 栏目:人物 编辑:Rmscw 来源:安吉县政府网

高温为墨,烙铁为笔,淡淡青烟之下,一幅幅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的作品就诞生了,这就是传统民间技艺——烙画。家住杭垓镇磻溪村的饶光前,自七八岁起便对烙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将烙画手艺传承下去。

从县城驱车到饶光前的家,车程正好一个小时。每周三下午,花甲之年的饶光前都要在家和县城之间开上一个来回,为的是让县第二小学的22名学生感受烙画的魅力。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其他爱好,就是喜欢书画,尤其爱烙画。上级部门对这一民间艺术也很重视,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其中一名非遗传承人。”饶光前如是介绍自己。

一张方桌,一盏台灯,一支电烙笔,置放着这些普通物件的工作室,就是饶光前的精神家园。引领他入门的是他的大伯,一名晚晴时期的落第秀才。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到大伯手握一把铁尺,打尖的一头放在火里烤,待到烧红时便在竹器上烙名字、作画。大伯去世早,所幸他把这门手艺传给了村里一名姓倪的医生,后来我就跟着倪医生学烙画。”饶光前说道。

烙画又叫火针画、烫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烧红的烙铁,在竹器等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关于烙画的起源,饶光前曾查阅过资料:“据史料记载,烙画出现于西汉年间,后因连年战乱而失传。直到清朝时期,河南出现了一个名叫赵星的人,他在吸食鸦片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烟筒烧红了,于是有了灵感,因而烙画在河南南阳一度很盛行。”

如同烙画的发展经历一样,饶光前接触烙画的过程也颇为坎坷。“因为身上常常烫出水泡,所以父母坚决反对我学烙画,我只能背着他们偷偷地学。后来我通过自学考取了上海一所艺术院校,但因为家中拮据承担不起学费,最后不了了之。”饶光前回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活跃起来,饶光前被邀请去给工艺品烙画。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厂里舍弃了这块业务,饶光前只能另谋出路。在此期间,他做过油漆工,画过墙绘,偶尔也替人写写字,但烙画始终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再没成为糊口的手艺。

两年前,饶光前回到磻溪家中照顾年迈的母亲,烙画成了他每日最重要的休闲。

“传统的烙画是在葫芦、竹筒和木板上画,随着烙画工具日益灵巧,在宣纸、绢上烙画也成为了可能。” 饶光前告诉记者,烙画是集中国画、西洋画和书法于一体的艺术,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成形。饶光前最擅长画梅、兰、竹、菊,这几年也尝试画人物、画虾,齐白石的虾被他临摹得栩栩如生。“烙画无需其他颜料,只需控制电烙笔的温度,即可绘制出黑色、黑褐色、褐色和黄色四种颜色。若是在木板上烙画,温度可以调到100到120度;如果在宣纸上作画,温度调到60度就够了;要是在绢上,可以调到70度。画的层次,也是通过温度来掌控的。”

谈起如何烙画,饶光前总是滔滔不绝,一脸兴奋,但提到传承,他又不免流露出一丝担心。好在,去年侄子跟他学起了这门手艺,每周三学校也有两堂课的时间,由他带领学生们领略烙画的魅力。“一些悟性好的学生,三四堂课下来就能烙出一幅像模像样的作品。”饶光前边说边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脸上满是喜色。

饶光前说,眼下他还有两个心愿,一是申报市级非遗,二是去烙画发祥地河南南阳看一看。他说前者已有了些眉目,或许不久的将来会有好消息传来。





上一篇:胡红月:传承非遗文化,剪出别样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饶光前:铁笔飞舞 “烙”艺不绝...

高温为墨,烙铁为笔,淡淡青烟之下,一幅幅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的作品就诞生了,这就是传统民间技艺——烙画。家住杭垓镇磻溪村的饶光前,自七八岁起便对烙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将烙画手...

2021-03-24 人民收藏网
胡红月:传承非遗文化,剪出别样红...

胡红月,1952年出生,1984年入党,2002年从嘉兴市邮政局退休。退休后报名参加了嘉兴老年大学剪纸班,因喜欢剪纸,从那时起,剪纸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慢慢从学生逐渐成长为老师。从2003年开始,担任老年大学剪纸...

2021-03-24 人民收藏网
林树镇百幅创作-献礼建党100周年...

导语林树镇:用笔歌党恩,用墨书党情。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尽显中国人的儒雅。林树镇先生这位53岁的广东书画家,不断的博古创新,深刻领悟张派的独门绝技,运用娴熟...

2021-03-18 人民收藏网
杨昶元:笔下惠州山水 媲美名山大川...

近一段时间,惠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杨昶元的中国画作品正在惠州市读者文化园秋谷美术馆展览,受到参观者广泛好评。杨昶元的山水画作品,多表现河源客家山村和惠州自然风光,以原生态山野之趣,客家人文气息...

2021-03-11 人民收藏网
陈强:让百年前的挤粉年画技艺焕发新生机...

清晨,山还呈黛青色。在孝德镇年画村乡遇画里文创社区,绵竹年画艺人陈强已被鸟鸣声唤醒。在调色盘中调好色、拿上画笔,他蹲在大门口仔细地为木门上的绵竹年画“双扬鞭”补色。红檐黑瓦白墙的川西民居...

2021-03-08 人民收藏网
高建东:醉心陶瓷玩转泥巴 传承黑陶技艺...

位于郊区荫营镇东落菇堰村的一间民间艺术工作室里,传统梅瓶、赏瓶、香薰等式样的陶塑(黑陶)堆塑作品摆满了博古架。作品不仅黑如漆、明如镜,上面的动物、人物、植物等纹饰也十分细腻,来到这里的人们不...

2021-03-02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