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山水画作品《江南鱼米之乡》创作风格解读
《江南鱼米之乡》创作于1965 年,款识中“可染忆旧稿作此”,“旧稿”指李可染在五十年代写生作品。
此作正是李可染从“写生探索期”到“整合升华期”的作品之一。李可染虽是苏北人,却曾长期生活在江南巴蜀。他的写生足迹,也多限于南国。湿润青翠、嘉木繁荫的南方山水给画家带来无穷尽的灵感。巴蜀和江南成了他山水创作中首选的主题。
此画构图以蜿蜒的河水贯穿画面,留白形成水面,层层推进,由近至远,前景两岸小屋错落,掩映于江边树荫间,数只小舟且行且止,似结伴江中。群山、屋舍、树荫、小舟,和谐地融合于温润而富于水分的空气中,全画洁净透明,一片空濛。
在李可染的精心构建中,巧妙地将江南平原的白墙黑瓦民舍与巍峨高山河流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超想象力的诗意图式。而此幅画作虽尺幅不大,但在素以“一寸画面一寸金”的李可染笔下,呈现的仍是大山大水的风景佳作。
李可染其意匠手段之高妙之处,在于把现实的写生转换成意向绘画的无缝对接。其超越了写生视点局限的障碍,描绘出了山川“层峦叠嶂”之势,把千里江山都浓缩于这处方寸之中。整幅作品在意境上有了元明清山水画所讲的“平远之致”,中国山水画讲究视野广阔,移步换景,可观可游。李可染强调对现实不能“愚忠”,要“酝酿意境”,要“意匠经营”,即精心处理构图、形象、层次、笔墨等,又要做到景情结合。
李可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实践映照了中国山水画的转向与发展,提出“可贵者胆 , 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等改革中国画的论断,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格局,构建了刚健清新、沉雄壮美的笔墨形式,塑造出了凝重深远的现代山水画风范。(华夏珍宝博物馆)
下一篇:没有了
李可染山水画作品《江南鱼米之乡》创作风格解读...
《江南鱼米之乡》创作于1965年,款识中“可染忆旧稿作此”,“旧稿”指李可染在五十年代写生作品。此作正是李可染从“写生探索期”到“整合升华期”的作品之一。李可染虽是苏北人,却曾长期生活在江南...
刘海粟黄山题材《海天旭日图》山水画创作解析...
刘海粟1989年创作山水作品《海天旭日图》尺寸158.5×570cm。款识:海天旭日映金秋,黄山万壑眼底收。奇松满崖呼啸出,笑播彩雨洒神州。一九八九年六月,客在汉堡,泼彩忆写黄山云海天下美景,刘海粟年方九十...
吴冠中墨彩作品《贵州侗家山寨》创作解读...
吴冠中1992年墨彩作品《贵州侗家山寨》作品题款:八十年代初作贵州侗家村寨,吴冠中追记,一九九二年。吴冠中《贵州侗家村寨》作品为80年代初所写颇具代表性的贵州系列墨彩作品。画面构图严谨而饱满,用...
齐白石孤诣苦心之作《灵雕苍肃图》创作解析...
齐白石孤诣苦心之作《灵雕苍肃图》《灵雕苍肃图》,其独特之处在于,猛禽之造型灵动异常,于苍松之巅俯瞰环宇,顾盼生辉,睥睨四野。整幅画作突出一个“灵”字,鹰隼栩栩,雄姿兀立,神采焕然。虬松之骨干则苍浑...
李可染《长征》书画作品创作技巧解析...
李可染史诗巨制《长征》书画作品镜心设色纸本96×146.5cm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是画家常用的创作题材之一。此幅《长征》中,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
扬州画派华岩名作《松鹤图》绘画技术解析...
华岩《松鹤图》书画作品此图画倒垂松树一枝,配以翠柏,衬以远峰流云,好似用近镜头摄取远景,为仙鹤创造了一个远离人境的廓大空间。松树栖息着七只丹顶鹤,另一只则从树底向上飞来,有别于常见的由上而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