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朱世宝:用凌云健笔向时代致敬

发布:2021-11-08 11:07 栏目:人物 编辑:Rmscw 来源:人民收藏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魂,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历史,牵联着未来。引领和开启新时代书法艺术的新气象、新境界,是每一位书法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朱世宝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后,开启了自己的书法人生。现任伯年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成员、庭湖雅社书画协会会员、《视觉大师》杂志美术编辑。除此之外,朱世宝还出版了以《兰亭集序》为代表的各类书法作品,获得众多书画艺术爱好者的喜爱与追捧。朱世保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在书法、水墨方面获得极高造诣。

在由上海正珊牵头举办的“齐聚礼贤堂——中华传统书画艺术交流会”中,朱世宝现场进行创作,通过直播等全新形式,让众多书画艺术爱好者大饱眼福。此次交流会,邀请全国骨干书家,围绕当代书法面临的现状和问题,以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培根铸魂为目标,集思广益、拓展视野、守正求新、凝聚共识,为书法发展厘清思路,明确方向,为推动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法创作要以文化为根基,努力追求艺文兼备。学艺先修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是提高文艺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必备品质。天下三大行书中,羲之《兰亭序》雅兴取乐之余的尽善尽美、颜真卿《祭侄文稿》悲痛情感之外的不工之工、苏东坡《寒食帖》人生慨喟之后的心灵展露,均是先贤们独特的情感、诗意的文辞和纯熟的技法叠加后,焕发出的耀人神采,为后人所敬仰。朱世宝认为,练就书画造诣的同时,更应修身养性,做到技艺合一。书法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表达着国人的精神世界,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当代书法工作者既要根植广袤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怀着温情与敬意,多读书、多涵养,厚积薄发,做到与古人血脉相连、息息相通。更要在书法艺术的广阔空间内深入研究、深刻思考,秉持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创作态度,察异同、明源流、知趋向、合时代,努力提高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诗意品格,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一个强大的民族,需要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象征符号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力量,它需要跨越时空,超越局限,与新时代相呼应、与社会相协调。把具有当代价值的书法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感应时代召唤,投身时代洪流,重品行修养、守道德底线,树君子之风、养浩然正气,是对每一位书家的要求。朱世宝,以书法之名,将个人情怀融入家国命运,用凌云健笔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朱世宝先生作品赏析:






上一篇: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周思言:“刚楷”之气,技艺传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朱世宝:用凌云健笔向时代致敬...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魂,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

2021-11-08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周思言:“刚楷”之气,技艺传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不仅给后人留下众多值得讴歌的感人事迹,全面彰显了国人坚韧不屈和勤劳奋斗的民族精神,还孕育出许多璀璨夺目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国人文化素养的培育起到了极大作用。书法作为我国...

2021-11-08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黄石:探索古韵奥妙,追求做人格言...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一切的艺术都是书法的延展。汉字是中国人的符号和记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书法。宣纸上的横竖撇捺,最能在异国他乡激发中国人的亲切感与乡愁。然而,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美术的冲...

2021-11-08 人民收藏网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坛名家——曹聪山专题报道...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

2021-11-04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周思言:一点一画,自有清雅刚正之气...

书写不是为了风格而追求风格,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写字没有新旧之说,只有雅俗之分。艺术家要敬畏古人,他们的作品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后,百看不厌,符合传统文化的美格”。当越来越多的书法家沉迷于...

2021-11-03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胡小平: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要师古不泥...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而汉字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文标识。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汉字是中国通用的唯一的交际工具,惟其如此,它是中国文化的脊梁。”我国书...

2021-11-03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