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秦建强: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发布:2021-12-01 14:58 栏目:人物 编辑:Rmscw 来源:人民收藏网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以字为载体,一笔一划诉春秋,一撇一捺绣温柔;古语云,歌以咏志,书以壮怀。书法作为中华不可缺少的存在,不仅因为其本身幽雅的人文性,深刻的哲理性,丰富的传统性,独特的审美性,更是因为其独有精神让人痴迷。秦建强先生书法心手合一,字里行间,金石气现,不落俗套,别具特色。

秦建强,上海人,现年68岁,现为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上海少室山禅宗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获一、特等奖,兰亭序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获得者。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2014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个人书法研讨会,专题个人展。上海教育基金会还专程送来奖状祝贺。现在很多书画展都有作品展示,编入画册。

在秦建强年少时,喜欢看当地老学究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的淋漓酣畅的书法墨宝,心里头痒痒的,总想也一试身手,小试牛刀。当然,更多的是赞叹和神往。沉醉不知归路的他,对书法一直情有独钟,5岁时跟外公徐一峯(江南才子)学习楷书,19岁被国学大师郭绍虞看中收为入室弟子。1984年毕业于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1985年拜书法名家沈鸿根为师学习书法理论,对行草书进行长期研究。茶余饭后,练习和欣赏书法也就成了秦建强最大的乐趣之一。从秦建强的书法作品上看,其书法特点是粗,细的对比。线条刚柔的运用字行间的穿插,用笔上以藏锋为主,不露锋芒,而有的点画却锋芒毕现,可见,他在字的取法上,坚持古今结合、兼容并蓄,点画安排十分精准,彼此联系也十分紧密,相互之间既有彼此揖让,又有相互依赖。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处理得十分精妙,且笔法精湛,基本上遵循字的结构特点,让人每一个字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姿态之美、造型之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勤耕不辍是每一个书法人必经的华山一条道,秦建强先生尊师所嘱传授书法,现已到处桃李芬芳了。

2021年10月15日,由上海正珊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的“齐聚礼贤堂——中华传统书画艺术交流会”中,秦建强莅临现场贡献诸多优秀书法作品。秦建强言:书法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利器。

齐聚礼贤堂由中国移动互联网5G直播产业峰会活动组委会、上海正珊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弘海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有多位书画名家参与,旨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工匠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为推动中国书画艺术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秦建强先生作品欣赏:






上一篇: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金国良:融和古之传承,彰显今之风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秦建强: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以字为载体,一笔一划诉春秋,一撇一捺绣温柔;古语云,歌以咏志,书以壮怀。书法作为中华不可缺少的存在,不仅因为其本身幽雅的人文性,深刻的哲...

2021-12-01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金国良:融和古之传承,彰显今之风格...

诗苑书林觅古情,山阴道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赏析优秀书作,其用笔、结体、布白、神采、风格、行气、形质等精妙,使人在赏析过程中,方寸之间,纵横之处,仿若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

2021-12-01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画家范伟:初见不知画中意,再见已是画中人...

自先秦至隋唐,从隋唐至宋元,从宋元至明清,“写意”一脉传承,不断超越:岩画、彩陶清新本真的描画;玉器、青铜神妙狞厉的远古气息;顾恺之飘逸若神的精彩绢绘;王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论调;白居易《画竹歌...

2021-12-01 人民收藏网
北京古抑斋鉴藏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兴金...

收藏文化瑰宝,鉴赏历史魅力——访北京古抑斋鉴藏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兴金中华文明传承至今从未断绝,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与繁星般散落民间的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文明庞大繁...

2021-11-29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画家平豪:于无声处见雄奇...

一花一世界,一山一乾坤,道出了书画的魅力。抓住瞬间的凝固,作出最集中和本质的反映,以一个瞬间的画面折射出广阔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形之神,赋之魂,移地转景间,引人入胜。人世皆如画,画尽人世间,更是道出画...

2021-11-25 人民收藏网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郏喜霖:胸有乾坤,笔有万象...

我国著名书法家王僧虔说:“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对于草书来说,此言非常贴切。草书的亮丽之处首先是神采,其次是形质。形质第二,不等于不重要或者说可以不要,而是要二者兼备...

2021-11-25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