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把灵性赋予泥土技艺与修心相行并济
形入火中取陶宝
——曲靖盟员、云南万人计划首席技师制陶大师刘靖小记
一、古法是语言,古法是重托
作为隋唐之前云南的文化中心,曲靖的陶瓷文化底蕴深厚。云南省考古研究所《曲沾盆地青铜时代遗存的调查和研究》的课题调查中显示,在潦浒南盘江东岸的贝丘遗址发现青铜时代的夹砂灰陶是春秋早期陶器, 距今约2700多年;横大路魏晋古墓群中出土的“三足陶鼎”的研究,能够看出曲靖潦浒陶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潦浒陶起源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村,这里是一座因陶瓷而兴的千年古镇,追溯起历史,宋朝烧砖瓦,明代做陶瓷,清朝制碗碟,如今,明清时建成的 12条龙窑至今仍在使用。云南许多旧式民居的瓦当至今仍旧依赖潦浒出产。
时至今日,制陶工艺精进至为工业领域,更辅以各项先进设备,烧成方式也早以电烧和瓦斯烧制为主流,重拾这门笨拙低效的古老技艺, 意义为何?在刘靖的眼中,沉静璞拙、禅定不浮的器物和生活方式是对抗高节奏生活的一剂良方,是对整齐划一、精美光洁的工业产品的价值对抗。
在众多潦浒陶烧制的茶器当中,刘靖对柴烧青睐有加,喜欢采用自然原生物,借助大自然本身的无限性,通过控制焰火,体现陶作的无限可能与个人意志。“潦浒陶的最大魅力,在于龙窑柴烧后不可预测的窑变。一把精心制作的潦浒陶泥壶,只有经过千度高温柴火烧制,才能成为一把有价值的陶壶。当然,为了得到这样一把有价值的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出现气泡、开裂, 甚至器型变形,所有的心血都将化为泡影。烧制一炉窑损失掉的四五吨柴火,更不要提制陶人数十日的守望与期待。”
在刘靖看来,生活给予人们的是将寻常日子过出诗意的能力,不管是四季更迭,还是万事万物,只要有闲,只要有情,取一净水,沏一壶茶,品鉴茶器,或独自细品,或与一好友对饮,与山水之中共清欢,与万物之中共赏其美,便是诗意生活。
生活中的诗意,是秋风雨露煮泡茶叶。刘靖制陶,更嗜茶。用潦浒陶制成的茶器品茗,是种高级的讲究。刘靖待客,最喜欢用自己烧的潦浒陶泡茶,尤其是普洱茶。——潦浒陶原矿中有相当比例的观音土高岭土,云南观音土(曲靖人谓高岭土为观音土)富含多种稀有矿物,在与其他土料高温烧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形成无数毛细气孔通道。他发现,在冲泡茶叶过程中,会有很多高热水蒸气迅速把热量均匀扩散出去,可以有效避免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生熟不均,进而缓解出汤后的苦涩味感, 提升茶汤整体口感;潦浒陶茶壶在泡过茶后沥干保湿加盖的常温下可以保鲜15天左右不发霉,有很强保鲜功能;不但如此,茶具留香长久。
他说: “潦浒陶采用珠江源头高山原矿经柴火高温烧制而成,符合世界公认的高温陶瓷为日用器皿健康标准。泡茶也一样,潦浒陶矿化结构稳定, 物理强度高,经国家危控监测检查,没有发现任何有害物质渗出,可安全使用。”
二、有时候近在咫尺,有时候远在天涯
谁说器物无心?心手相应方能造物有灵。
如今的潦浒古镇,开始闻名于国内外文化圈子, 时常会有有一些知名的画家和诗人, 来到这里,为还是拙朴的泥胎壶赋诗作画。一把普通的朴素泥胎壶,泥胎瓶,泥胎杯,会因为一首隽永的小诗,一朵娉婷的梅花,顿然从淤泥中开出莲花,雅趣横生。
跨过千年潦浒古桥,漫步来到刘靖的康顺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的独门密窑——柴窑,经过30多个小时后,温度终于降下来。
作为潦浒陶瓷第四代传人,又一次刘靖打开还有余温的窑门,小心翼翼地把一件件烧好的陶制杯子、小碗、茶壶传递出来。一个、两个、三个……随着时针的转动,色彩斑斓精美的陶制品呈现眼前。
阳光下的“天目釉”反射出金、蓝、黄等色点或色块,有耀变、玳瑁、油滴、兔毫、木叶等斑色,仔细观赏,令人感觉奇异。
“荸荠红,这个就是潦浒特有的,‘天目釉’又烧制成功了。”那是刘靖拿第一次拿着一个色彩深红的小茶杯激动地言说时的情景。“天目釉”产生于宋代,由于对烧造温度和工艺要求极高,已失传800多年。宋代曾有一位来访的日本和尚把几件“天目釉”瓷器带回日本,至今只有在日本存世屈指可数的几件作品,被日本列为“国宝”。如今,在一些名师的研究下,“天目釉”被重新开发出来。刘靖经过反复研究陶釉配方,多次烧造,终于让“天目釉”这古陶釉精品重现于世。
据刘靖介绍,“天目釉”属大火五彩釉,经烧制“窑变”即呈现出色彩斑斓、变化莫测、特点各异的结晶体,是人意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有荸荠红、黄蟮黄,以及云青花、苹果绿、奶白等形,烧造难度很大、工艺复杂,上千件才能出一件精品。
为做好心中的陶器,刘靖考察了台湾、日本等地的柴烧窑,遍访山东诸地师傅,第一次出窑,使用了2吨木柴,经过了3天烧制,一个星期的凉置才仅仅烧制了200多件成品,成品率只有35%。手有金钢钻,揽得磁器活,刘靖在工艺成熟后投资600多万元建康顺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从2015年4月成功烧制开窑烧制以来,已有2000多件潦浒“天目釉”被爱好者收藏。
用过刘靖潦浒陶的茶客都知道,他的陶器开壶方便,用开水清洗干净就可。因为他的潦浒陶壶表面孔道丰富, 充满碳素,在把玩过程中很容易养出效果,玩出“包浆”。同时,他烧的陶还可以养护把玩者的皮肤,因为碳素有明显软化皮肤角质的功能,所谓人壶互养,相得益彰就是此道。——好东西从来不会轻易得来,背后是本土原泥无添加,柴火1300度烧成,不是每件都成器漂亮,百里万里才能窑变出一精品的千回百转。
观赏把玩刘靖的陶瓷, 能看到他的专注,无论是一个碗, 还是一个罐, 都有条不紊的,不慌不忙地在旋转、揉捏、阴干、火烧中诞生 时光荏苒,静看泥土在艺术与文化里光芒四射。
刘靖眼中,炼器之道,技艺与修心相行并济。捏着泥块,手随轮转,把灵性赋予泥土,看着器物成形,隐约有造物主般的喜悦。而最深刻的领悟,是在烧窑的过程中,体力和心智的双重考验,有时候,烧制时间最长达到七昼夜,只能靠信念和意志力继续坚持。待到几近黎明时分,孤身一人,耳闻窑火噼啪,仿佛牵引自己的呼吸心跳,又仿佛听到窑内陶器痛苦而欢欣的呐喊随之涅檠成器,此时人也在塑泥把火的过程中炼魂修心。
人物档案:刘靖,曲靖麒麟人,云南康顺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全省最大古法柴烧窑群拥有者,潦浒陶窑炉原矿高温颜色窑变釉烧制工艺非遗传承人,潦浒陶商标注册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云南省制陶大师称号获得者。
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
文/图:王才清 杨梅
下一篇:没有了
刘靖:把灵性赋予泥土技艺与修心相行并济...
形入火中取陶宝——曲靖盟员、云南万人计划首席技师制陶大师刘靖小记一、古法是语言,古法是重托作为隋唐之前云南的文化中心,曲靖的陶瓷文化底蕴深厚。云南省考古研究所《曲沾盆地青铜时代遗存的调...
邓华山:满堂客家大围微雕作品获亚太金奖...
日前,在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举办的2021香港亚太设计师大赛颁奖典礼上,始兴籍国际雕塑艺术家邓华山所制的150:1满堂客家大围微雕作品荣获亚太地区实景类建筑金奖。据了解,香港亚太设计师大赛以香港...
申洪杰:荣获“酒泉工匠”称号...
热烈祝贺敦煌市民间工艺美术品协会主席申洪杰荣获“酒泉工匠”称号!申洪杰,1971年8月生于湖南邵东县,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敦煌市民间工艺美术品协会...
苏涛:用武都的紫泥创作出更多的陶艺作品...
苏涛陇南时代陶艺馆馆长生于甘肃庄浪,毕业于景德镇工艺美院,修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主要擅长釉上花鸟,工笔人物,釉下山水,雕刻。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制作陶艺成为人们工...
刘婧:要用创意“点亮”非遗文化...
中新社拉萨12月22日电题:“90后”姑娘爱上藏族雕版技艺:要用创意“点亮”非遗文化中新社记者冉文娟“90后”姑娘刘婧的包里总是带着一把小刀。这是她两年前在四川德格印经院学习藏族雕版技艺时的雕...
齐聚礼贤堂特邀画家谭玉琅:小写意,大格局,笔墨写天地!...
“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意指“形天地万物”之山水画,若舍去笔墨何以成形,何以成画。的确,笔墨作为中国画的历史传统基干,是中国画的一个艺术表现之本,洋洋大观的中国画史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