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漆匠到美院学生:浙江农民绘出“跨界人生”
中新网湖州3月2日电(施紫楠 徐晟昱)“潘老师,我们来找您学画了”“好好好,我们今天先来画枇杷……”这几天,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康乾街道金鹅山村村民潘建华家里格外热闹。
今年58岁的潘建华,毕业于德清县原城关镇新盟小学。16岁拜师,到如今从事漆匠已40余年。从一名漆匠变身画师,潘建华是如何跨出这一步转型之路?
“我珍惜学习的每一次机会,现在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我也不能掉队。”潘建华说。
穿过一段狭长的楼梯,映入眼帘的是一处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这里便是潘建华的工作室。工作室里到处可见的画具和卷轴,都是他绘画时的好拍档。
“这种笔叫勾线笔,能画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线条,这幅《秋趣》就用到了它。”挂在墙上的画作《秋趣》,是潘建华的得意之作。他说,“这幅是我在中国美院学画时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工笔画。”
2019年9月,55岁的潘建华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美院花鸟变临与创作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漆匠摇身一变,成了美院学生。
“我在班里排行老三,身边的同学有不少都是专业画画的,我总怕自己露怯。”初到美院读书时,潘建华既兴奋又紧张,还怕自己基础弱跟不上。一有时间,他就会去外面写生,若是遇见造型奇特的石头、树木,或是一处风景秀丽的角落,一待就是一个下午。
在中国美院学习期间,潘建华收获满满,还结识了不少至交好友,互相探讨绘画知识,学习绘画本领。他说,这样的经历就像是生活送他的一份礼物,此前也从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兴趣能和这么多画家成为朋友。
让人意外的是,现在凭画作在各地参展的潘建华,在去中国美院研修前竟毫无系统学习画画的经历。
潘建华与绘画结缘,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那时流行老式木床,油漆匠们都会在这种栏板上描绘《三潭印月》《六和塔》等漆绘,还有梅、兰、竹、菊的橡皮画。”潘建华说,橡皮画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先在木板上漆上白色,等白漆干后再用经过特殊处理的颜料粉涂在白漆底的木板上,最后用橡皮或车的轮胎皮擦去不需要颜色的地方,从而形成一定的图形。
这样的橡皮画,一般历时2天才能完成,这也培养了潘建华日后在作画时的耐心和细心。
后来,老式木床退出历史舞台。但潘建华并未放弃这个爱好,转身拿起了纸笔。由于没有老师教,起初他的水平一直在原地踏步。直到2016年,他遇见了当时在德清县老年大学任教的黄建时。
“我看他很有天赋,就让他去老年大学学习,哪怕是作为兴趣爱好也是好的。”在黄建时的引荐下,潘建华如愿以偿地到国画班学习花鸟画,不仅学到了与当漆匠时不同的绘画方法,还逐渐掌握了绘画的基本要领。
而后经过中国美院的专业训练,潘建华的绘画之路就像是插上了一双“翅膀”,飞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远。
“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也有人专门找我来学画画。我就想着开个班,也打发打发时间。”在潘建华看来,他学来的这身绘画手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能用来惠及他人。
“等得空了,我也愿意去学校、社区授课,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传统绘画,让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潘建华说。(完)
下一篇:没有了
从农民漆匠到美院学生:浙江农民绘出“跨界人生”...
中新网湖州3月2日电(施紫楠徐晟昱)“潘老师,我们来找您学画了”“好好好,我们今天先来画枇杷……”这几天,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康乾街道金鹅山村村民潘建华家里格外热闹。今年58岁的潘建华,毕业于德清...
“洋景漂”逐梦瓷都:世界陶艺家通过瓷器了解中国...
“洋景漂”逐梦千年瓷都(深观察)1000多年前,装载着精美瓷器的船只从景德镇出发,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1000多年后,世界各地陶瓷艺术家来到景德镇,再现“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盛景。这些“洋景...
“洋景漂”留学记:从耳濡目染到瓷都追梦...
中新网江西景德镇3月2日电题:“洋景漂”留学记:从耳濡目染到瓷都追梦作者李韵涵姜涛邓文卓“这件作品利用色彩、平面以及几何图形制造出了一种错觉效果,制作过程也使用了许多景德镇传统制瓷技法。”...
薛改莲:传承烙画老工艺开拓海外新市场...
山西匠人烙刻“福禄”人生“宝葫芦”远销海外中新社吕梁3月1日电题:山西匠人烙刻“福禄”人生“宝葫芦”远销海外作者杨佩佩一手持葫芦,一手拿电烙铁,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的一间工作室里,国家级非物...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坛名家——高明柱专题报道...
中国书法艺术就是传承文化的精髓。是向欣赏者传递最美的艺术,最美的精神内涵。使人情感起伏,气势磅礴,魅力无限,浮想联翩,激情万分,享受在书法艺术魅力之中,这就是书法艺术的精神所在。特邀书法传奇民族...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画家杨欢:以文立身,书画为神...
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画家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画家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等挺拔耐寒,故将它们比作高雅的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而在杨欢先生的笔下,是他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