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强:指尖上雕刻艺术
“华夏第一县”甘谷,自古就流传着古老的木雕技艺,大到亭台庙宇、村宅民居,小到家具摆设、日常用品,处处可见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即便是如今,走进甘谷,漫步于城乡,无论古宅还是新第,都可从其木质门窗上的雕饰,以及檐板间的彩绘或浮雕中窥得这里木雕艺术的精湛。不言而喻,这片土地藏匿着无数以木雕为生的能工巧匠,甘谷木雕县级非遗传承人宋伟强便是其中一位。
仲春时节,沐浴着轻暖的春风,记者来到了位于甘谷县磐安镇四十铺的神艺木雕厂。还未走进,隔着大门便听见锯声阵阵。推门入内,满眼皆是摆放一地的木雕成品和半成品,空气中更是弥漫着木头特有的清香。
木雕厂主人宋伟强此时正气定神闲,一手持木槌,一手拿铁凿,以恒定的速度,一下一下修饰着面前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凿子、锉子、刻刀……宋伟强手中不停变换着工具,木屑一片片滑落,但他置若罔闻,不放过丝毫细节。
于迷恋雕刻刀尖上的时光的宋伟强而言,这样的时光算得上岁月静好。
20年前,没有念成书却对美术情有独钟的宋伟强,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来到甘谷县城拜师学艺,并投师于一位木雕匠人门下。许是喜欢美术的人天生对雕刻有着一份敏感与热情,宋伟强对这一行当并不抗拒,并很快认定其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自14岁到县城当学徒后,我就全身心投入到木雕技艺研习中,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木雕这个行当。”宋伟强说,对于木雕,他除了喜欢,还对这门古老技艺存有一份特殊的情结。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拜师学艺期间,宋伟强一边练习一边琢磨,因为勤奋刻苦,很快他就精通了浮雕、通雕、圆雕等各种雕刻技艺,并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在古建的雕刻制作上别具一格。
谈起木雕,宋伟强如数家珍,“甘谷木雕一般选用本地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头,如核桃木、梨木、松木、桦木等。雕刻所用的木材,一般要经过两至三年的自然风干,才能加工。而真正进入加工阶段后,一块木头要经过选料、刨制、绘图设计、雕刻、反复打磨等数道工序,再用纱布蘸油泼辣子反复打磨擦拭,直至木头表面温润而不浮躁,沉稳而不轻浮”。宋伟强说,甘谷木雕刻工细腻,想象丰富,工艺精巧。一件好的木雕作品需要木雕匠人采用雕、琢、镂、刻、剔、嵌等手法,刀凿并用,将木雕与砖雕、石雕、脊兽雕刻融为一体,最终才能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时光匆匆打马而过,20年光阴流转,20年以木为伴,一块木头、一把刻刀,便是宋伟强的全部世界。古建木雕、佛龛牌匾、吉祥花鸟、明清家具等,更是他雕刻刀下的常见作品。
指着眼前尚未雕刻完成的屏风,宋伟强告诉记者:“你看,这就是二龙戏珠,属于透雕。甘谷木雕分圆雕、浮雕、透雕三种。圆雕又称立雕,可四面观赏;浮雕是把物象组成在较薄的体积上,只能从一面欣赏;而透雕则可从正反两面欣赏,既有圆雕的特点,又有浮雕的风格。”
“过去,甘谷木雕多以宗教题材为主,采取写意、粗犷的技艺手法,但随着时代变迁,甘谷木雕逐渐走入百姓家庭,也因此其创作成品由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发展到民间雕刻花床、屏风、案几、箱柜等家居用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龙凤呈祥、骏马奔腾、白鹤延年、八仙过海、蟠桃盛会、花卉以及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体现出歌颂盛世、寓意吉祥的主题。”宋伟强的语气里,透出的是对木雕不加掩饰的喜爱。
在宋伟强看来,木雕是加减的艺术——木头越雕,图案越丰富,这是加的艺术;同时,雕得越多,木料就越少,这是减的艺术。但不论是加是减,都需要雕刻者能够根据木头的形状、纹路,设计出最适合的作品,并通过构图、打坯、细修、抛光四道基本工序,才能让一块平平无奇的木头变成不同寻常的木雕艺术品。
聊至兴起,宋伟强拿起案头一本相册,翻出一张张关于神艺木雕厂的过往。他说,作为一名木雕艺人,不仅要有技艺和耐心,还要具备一颗传承技艺的匠心。
也是因为一直秉承着一份匠心,在一刀一凿中,一块块木头,在宋伟强的手中被雕琢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即便如今已身为师傅的他,依旧还会一手扶木,一手拿着刻刀,站在木料前打坯、抛光,一如20多年前他当学徒时的样子。
当然,宋伟强的这份匠心也被慕名而来的徒弟继承下来。2021年,神艺木雕厂被甘谷县确定为磐安镇四十铺农厂村就业帮扶车间,车间内现有来自周边乡村的二十多名技艺熟练的员工。在这里,宋伟强收徒授艺10余载,将当年师傅传承给他的技艺,手把手教授给自己的徒弟。
对于宋伟强而言,木雕是一辈子追求的事业,此项技艺深不见底,如今他依然保留着一位匠人的坚守,潜心在他的雕刻之路上前行着。他说,作为一个在指尖上雕刻艺术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木雕文化弘扬和传承下去,用双手雕刻人生,让木雕文化绵延不息。
下一篇:没有了
宋伟强:指尖上雕刻艺术...
“华夏第一县”甘谷,自古就流传着古老的木雕技艺,大到亭台庙宇、村宅民居,小到家具摆设、日常用品,处处可见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即便是如今,走进甘谷,漫步于城乡,无论古宅还是新第,都可从其...
钟立维:一凿一刻间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中新网沈阳3月21日电题:辽宁刻瓷非遗传承人:一凿一刻间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新网记者韩宏“以瓷为纸、以刀代笔”,数年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钟立维,在一凿一刻间将一幅幅承载着...
齐聚礼贤堂特邀画家徐国芳:万木峥嵘,花颜缤纷...
世间万木峥嵘,花颜缤纷,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富而不傲、容古留芳的兰花,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的牡丹等等,从古至今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春有百花开,唯...
齐聚礼贤堂特邀书法家严仲良:大风起兮云飞扬,细雨飘兮润无声...
中国传统书法以儒、释、道思想的彼此交融为精神轨迹,是传统文人将之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的集中表现,并以此构建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准则、价值追求、评判标准、技法观念以及实践规律。书法是博大精...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大家——王良虎...
中国书法艺术就是传承文化的精髓。是向欣赏者传递最美的艺术,最美的精神内涵。使人情感起伏,气势磅礴,魅力无限,浮想联翩,激情万分,享受在书法艺术魅力之中,这就是书法艺术的精神所在。特邀书法传奇民族...
中国烟嘴收藏第一人白爱军与他的烟嘴收藏故事...
图片说明:中国烟嘴收藏家白爱军先生(图/文刘鹏) 烟草在中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甚至有“烟草原产于中国”之说。1939年12月20日出版的《张建通讯》半月刊称:“中国之有烟叶栽种,早在汉朝以前。到了汉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