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义:化“朽木”为神奇 雕出枯木“新生”
中新网银川3月30日电 题:宁夏根雕手艺人:化“朽木”为神奇雕出枯木“新生”
中新网记者 于晶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它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在宁夏银川,根雕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何生义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将一块盘根错节的树根、一截斑驳畸形的枯木,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3月30日,记者走进何生义的工作室,如同走进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一件件制作精美、造型各异、形象逼真的根雕作品映入眼帘,无不散发着自然的气息。
在工作室门口的一个木桌旁,何生义正在进行根雕创作。只见他歪着头,俯下身子,一手拿着雕塑刀,一手拿着凿子,小心翼翼地对着半成品进行雕刻,伴随着有节奏的敲打声,木屑纷纷落地,一个老鹰即将成型。
据何生义透露,父亲是木匠,受父辈的影响,自己从小酷爱各种手工艺制作。长大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会经常去贺兰山附近的一些企业、工厂,路上看见那些枯木、树根后,总觉得能够用家乡的原材料进行创作,展示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何生义告诉记者,根雕保留了树根的自然纹路和天然色彩,造型逼真,形象生动,讲究质朴,弃浮华,去藻饰。一个好的根雕摆件,要巧妙地运用树根的形态之美,并结合人工的细琢精雕。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也”,但根雕艺人不这么认为。“根雕就玩这些枯木。”何生义说,树木里是有一部分油性物质的,活树水分大,死了之后慢慢变干,只有油性物质保留在里面,打磨的时候是有香气的,还能让根雕表面更有质感,而且上面天然的纹路、色彩、造型本就有神韵,经过人工细琢精雕,就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品。
何生义说,根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思是在根雕创作中,首先要保留天然的艺术造型,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大自然把它塑造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然后看它像什么,再给加工一下,灵气就出来了。“比如我找了一个和老鹰很像的材料,我可能根据它的特点,把鹰头、鹰抓雕出来就行了。根雕就像写意画,追求的就是这个意境。”
根雕虽然只有“三分人工”,却也需要耐心细致。何生义说,雕刻、修光、上色、抛光,是根雕的制作工序,每个程序都不能马虎。雕刻,最考验匠人的手艺。从运刀到镌刻的凹槽深度、宽窄,都大有讲究。只有处理得当,才能游刃有余,使得根雕韵味得以实现。
多年来的雕刻功底,让何生义创作起来游刃有余,不管是什么样的材料,只要到了他手里,立刻就成了一件艺术品。看着手中的朽木,在自己的巧思妙手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艺术作品,成就感远胜一切。
“根雕本就是一门手艺活儿,它需要手艺人高度投入耐心和精力,雕刻就像是在培育一个生命,不求功成名就,只求自得其所。”谈及接下来的打算,何生义说,如今,传统文化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手工制作更是弥足珍贵。要有人愿意学,我肯定会倾囊相授,把根雕艺术传承下去。(完)
上一篇:著名国画家牧也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大家——王起富...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和各国人民友谊,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文明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何生义:化“朽木”为神奇 雕出枯木“新生”...
中新网银川3月30日电题:宁夏根雕手艺人:化“朽木”为神奇雕出枯木“新生”中新网记者于晶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它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
著名国画家牧也...
艺术家近照赵志宇,别名牧也,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于黑龙江,现定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大师,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幼承家学,拜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天山山水画派创始人...
齐聚礼贤堂特邀画家徐鸿兴:意境充盈,品位不凡...
在中华浩瀚如海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版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今天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各国各门类艺术的不断交流。各种艺术门类突破了材料的局限...
齐聚礼贤堂特邀画家严荣镇:笔精墨妙、神韵天成...
谈起中华传统文化,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国画”。而我国的国画,又分为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古人曾言,“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
李炳金:耄耋老人坚守木雕手艺一甲子...
一方陈旧的木头粮橱,配上精致的木刻雕花,是不少市民脑海中难忘的童年记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些木雕物品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但家住新安镇孙家桥村的李炳金老人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63年,一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