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水墨中国画《溪山无尽图》创作技巧解读
清代画家龚贤《溪山无尽图》是1682年完成的一幅水墨中国画,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者在长跋中记述了此图创作的时间、构思、经过,以及如何受到许葵庵司马的赞赏等等。此外,还特地言明此图所用的纸是他在庚申(1680年)春偶得的宋代的库存旧纸,而如何合理地利用这种近似方形的画纸,令他颇费苦心。要将山水图绘在“折卷”或曰“通册”上,由看似各为独立的十二幅山水图合成一幅“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既合画理又合物理的画卷,无疑具有较高的创作难度。为此笔墨功力深厚的龚贤亦不得不“十日一山,五日一石”地潜心创作,历时二年多,才完成该幅力作。
全幅虽绘秋林草屋,流泉飞瀑等景象繁多,但穿插有致、有条不紊。留白处的虚与浓墨点染处的实互为映衬,画面饱满而又不失空灵。山石用“积墨法”,以笔含墨,层层积点石面,将山石向背虚实块面体积以及雨后的湿润之感都真实地表现出来。此卷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
《溪山无尽图》构图以平远和深远为主,描绘了江南地区的优美河山。洲渚平坡,树木丛生,星舍俨然;山势或起或伏,有云气飘浮于山腰;山峦或聚或散,有瀑布飞鸣于崖际。当其险处;高桥飞架;当其胜处,孤亭临水。画家举重若轻,画中远与近、疏与密、虚与实,各种对比关系都得到妥帖的处理,从而使画面洋溢着既苍浑又清新的气格。
从笔墨技法上说,龚贤在此图中充分展现了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超的“积墨”法。树石均以中锋用笔,笔笔着力,山石层层积染。龚贤传世画风有两种面貌,即“白龚”、黑龚”,而以后者成就最高,也最为世所重。此画即属于反复皴染、浑厚苍润的“黑龚”面目。突出的特点是”积墨”法。画山石以宽绰而凝重的线条勾出大体轮廓,再分具体结构,然后用墨一遍又一遍地皴擦、渲染。
而且这种积染,应先用干笔,层层加厚,使之浓郁苍秀,直到积染七、八、十余次,愈积愈厚,最后用淡温墨渲染。这样才能“外润而内有骨,若先温后干,则死墨矣”(《龚半千课徒画说》)。在此画中,树木画法也变化多端,或浓黑的树叶中包围白色的树干;如枯枝无叶,又处于烟霭或空白中的树干以直线皴填,再加渲染,显得充实而有分量。淡色山石中又画浓黑的树叶,形成对比。树叶笔法多样,有纵、斜和“介”字、“个”字等几种笔法,又有圈、点、染等笔法,而且浓浓淡淡,层次丰富。
下一篇:没有了
龚贤水墨中国画《溪山无尽图》创作技巧解读...
清代画家龚贤《溪山无尽图》是1682年完成的一幅水墨中国画,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作者在长跋中记述了此图创作的时间、构思、经过,以及如何受到许葵庵司马的赞赏等等。此外,还特地言明此图所用的纸是...
八大山人朱耷《水木清华图》花鸟构图技巧解析...
清代画家朱耷《水木清华图》为其大写意花鸟的代表性作品。根据画上自题可知,该画作于甲戌十一月望日,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图画承八大山人一贯画风,构图奇险,画之左边只几片荷...
郑板桥《兰竹芳馨图》书画作品创作解析...
扬州画派郑燮《兰竹芳馨图》作品欣赏名称:兰竹芳馨图作家:郑燮材质:立轴,纸本,墨笔尺寸:纵189.8厘米,横49.4厘米郑板桥(1693年—1765年),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兰竹芳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该画...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笔墨技巧与创作点评...
《河上花图》为八大山人1697年七十二岁作,该画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画尾行书长题河上花歌三十七行。后记:"蕙岩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
张大千仕女图人物画《凤箫图》创作简评...
张大千书画作品《凤箫图》于1955年创作画中仕女堆发高髻,顶戴凤冠,系珠串,披服边沿饰草纹,似麻姑或西王母等仙家之造型;手捧排箫,跨白凤翱翔于彤云间,所披丝帛随风飘扬。开脸、头饰以至身上彩物均以工笔...
李可染山水画作品《江南鱼米之乡》创作风格解读...
《江南鱼米之乡》创作于1965年,款识中“可染忆旧稿作此”,“旧稿”指李可染在五十年代写生作品。此作正是李可染从“写生探索期”到“整合升华期”的作品之一。李可染虽是苏北人,却曾长期生活在江南...